第三十四章
◎不敢认◎
“不是, 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公主啊,你确定她是你师姐,是你心上人?”孟瑾仍旧不死心追着两人问。
周双点头:“应该不会错。”
宋岸便也道:“她确定, 我也确定。”
孟瑾看着宋岸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不信宋岸想不到这一层——
这是一位敌国公主,作为宋家的继承者,在这个敏[gǎn]时期和敌国公主有牵扯, 怎么都不是一个明智选择。
他提醒宋岸道:“我听到消息, 崇旌的主将牺牲, 副将宋晨即将升为主将,昌夷一战由他统领作战。”
宋岸听过这个名字。
宋晨是羊城宋家的子嗣, 修行天赋很好,因为私生子身份被排挤, 后激活“技”才得到重视, 此后五年他逐渐获得老一辈认可, 宋家主临死前将家主之位传给他,第二年他就主动宣称退出宋家,另立羊城宋家为独立于雁城宋家的修仙家族,自觉归顺朝廷为皇室所用。
宋岸皱眉:“不会被识破?”
孟瑾想也不想拒绝:“不行,我是二师兄。”
昌和公主就是这时出现的。
“二师兄,”孟瑾指着自己,又指向沉眉的宋岸,“三师弟,望青山师兄妹三人来昌夷寻找大师姐,如何?”
同昌夷的这场战事令这些将士大受鼓舞,一个个卯足了劲儿要证明他们的能力,士气大涨,然而昌夷那边却截然相反。
宋岸道:“我记得你生辰八月初六,我三月二十。”
孟瑾道:“望青山虽名声在外,但行事低调,鲜少有人知道他们真面目,桑固游历数年都未曾见过,只要不认出我们的身份就不会有问题。”
“师兄柳不归外出都是为了帮师父师姐和小师兄解决麻烦,大多待在望青山,小师兄贺知意喜欢外出,性子有些天真。”
他们面色灰败,眼里没了光,死气沉沉。
周双举手发表意见:“看上去你更适合当小师兄,宋岸当二师兄。”
“我们是师父九辰子捡回来的,师父经常外出不归,偶尔在外闯祸会传信回来让师兄去解决。师姐邯雪枝经常下山,结交的朋友也多。”
要说这场崇旌同昌夷的大战,没人觉得昌夷能撑下来。
这片土地布满疮痍,就如同随大流往外走的流民。
可战争总是残酷的,特别是当人掌握超自然力量时,造成的破坏力就更强了。
而战场敌对方是宋晨,皇室的人, 他如今站在昌夷的地界上同昌和公主交好, 牵扯之事可大可小。
决定好身份后三人再次出发,孟瑾发挥他的优势循着人烟问路,假装寻找战乱走散的亲人,周双给他们科普望青山。
因为宋晨这件事, 宋铸将宋家旁支的主要负责人聚集在一起商议了许久。
这场大战,崇旌大军势如破竹般一进再进,不到两个月就攻下昌夷大半城池,得到消息的妃子皇子纷纷收拾首饰钱帛,连运输钱财贵人的马车都备好了。
他人嘴里轻淡的战场,展现在眼前是触目惊心的。
宋岸一想到袭淇这个假名字,忽然就没话说了。
正如孟瑾思虑那般, 宋岸此行并不明智。
但到了这里, 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就此回去。
孟瑾心中叹息, 暗想若他要寻的人是昌和公主会如何,很快得出答案,他会和宋岸做出同样的选择。
“怎么进城是个麻烦,”孟瑾仰头看厚重城墙,西城门虽对着昌夷内,上面的巡逻却没有丝毫松懈,士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根本没法轻易靠近,他扭头问周双,“望青山有没有特殊传信方式?比如传信烟花?”
“望青山在澜城以南,以前本来不叫望青山……”周双交代了望青山大致情况后,剩下的任由两人随意发挥。
有时是被摧毁的城池和还未来得及处理的大火和尸体,有时是已经逃离家乡只留下空荡荡的屋舍,还有大片被染成赤红的松软土壤,偶尔看到红土下冒出的腿或者半张脸,很难让人想象脚下是什么。
孟瑾接过看了半晌,是上品法器,他已经对周双的大手笔麻木了。
她的回归仿佛一针强心剂,振奋了整个昌夷,以一己之力撑住了即将倾倒的大厦。
仅用一月赶走崇旌大军,统领剩下的狄家军夺回两城,又直入敌营砍掉主将头颅,将一面倒的局势扳成双方歇战。
周双点头。
这种事情宋岸完全插不了手,也望向周双。
听到这里宋岸满心复杂,原来她叫邯雪枝,他们连最亲密的事情都做了,他却才知道她的真名。
崇旌自统一后鲜少发生战事,顶多有些草莽流寇,再厉害些的就是散修祸事需出动士兵抵挡,到了后面,皇室有了自己的修士和“技”后,士兵的用武之地越发少了。
他转身去问周双:“望青山除了你师父,还有一位师姐两位师兄,是不是?”
周双几人见到这幕时都无法说出话,只逆着人群往他们来的方向去,许久后看到一座紧闭的城门,在对方远程攻击范围外停下。
孟瑾:“……”
周双没敢说太多师姐的事,怕一不小心扒掉“抱香姑娘”这个马甲,于是跳到师兄。
周双想了想,从干坤袖中掏出一只木雕,她用这法器对付过黑衣人几次,于是递给孟瑾道:“它能喷火,但我的实力做不到,你试试。”
唯一能抵挡崇旌进攻的狄荣将军一家,被昌夷皇帝床边美人吹的枕边风给杀了,反倒扶持一个没用的妃子父亲当将军,结果刚当上没多久就被崇旌攻打,吓得临阵脱逃。
与此同时,城内的议事堂内,围在桌前的几个男子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有坚持要继续打下去的,也有主张趁这个机会投降的,还有责怪最上方安静端坐女子的。
即便有孟家百般维系皇室和家族之间的关系,可发展至今, 皇室已经不满足于和修仙世家分庭抗礼的局面了。
那责怪女子的男人长得纤瘦,脸白无须,一看就不是参与战事的。
这人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林公公。
他意有所指道:“实力高能打有什么用,将崇旌主将脑袋给砍了哪里还有谈和的机会?总不能昌夷一直跟崇旌打下去,拿什么打?”
昌和公主阻止进攻的崇旌大军后,计划逃跑的皇帝又放心地睡回美人堆里,一觉醒来才记起要让昌和公主同崇旌讲和,结果他记起得太晚,林公公来时对方主将已经被砍了,他一直对这事耿耿于怀。
这话一出,几位将士立即不满。
“若不是这主将被杀,昌夷哪里能得这片刻安宁?”
“奶奶的,都打到家门口了你们还在想谈和,谈你奶奶个腿的和!”
“打什么打,崇旌国力是我们百倍,慢慢耗都能耗死,你拿什么打?怎么打?”
林公公气得一拍桌子:“一群莽夫!咱家是奉皇命来的,你们算什么东西也敢这么说话!”
身穿盔甲的几人早就不满这什么都不懂还指手画脚的太监,各个站起来都比他高个头,拳头捏得咯吱响,一人也拍桌子,当即拍碎一个桌角。
林公公见这些人不听自己的,连忙转向安静坐在首位的女人:“昌和公主,这帮人对朝廷命官无理,你要纵容到底吗?”
昌和公主坐得端正,双手搁在腿上,笑容得体道:“林公公严重了,只是军事商议,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本宫会慎重考虑。”
林公公要再说什么,却被门外的动静打断。
很快进来一名中年女子,虽然她眼角落下了几条皱纹,却仍旧难掩丽色,看得出年轻应是位貌美的女子。
她推开门窗朝昌和公主示意:“昌和,看外面。”
就见被乌云笼罩的天空出现一只振翅高翔的彩色大鸟,所过之处出现几个火焰组成的赤红大字——
师姐,我是小幼。
城中士兵纷纷仰头看这奇怪景象,也有些经历战争后神经紧绷,害怕这是敌军新手段,惊慌失措着四处找掩体。
情绪这种东西很容易传染,很快开始骚乱起来。
议事堂内有人反应极快,顺手抄起门口士兵背上的弓箭射出一箭,那大鸟被射中落下去,周围的人纷纷后撤,半晌才敢上前观察,确定是个没有攻击力的木雕。
静坐的女子神色不变,可看到那字时,交叠在膝上的手指禁不住颤了下。等议论声逐渐平息下来,她声音平稳吩咐屋内几位将士。
“是崇旌在派人干扰军心,姜魁,城内外都加强巡逻,看到可疑人物立即驱赶,巴韦,带一支小队去探崇旌军队动静,其余人稳定所有士兵,有异常立即上报。”
得到命令的几人抱拳行礼。
若说开始他们还对这个空降的公主不服,暗中挑衅她的权威,但几次胜战之后,已经没人不对她五体投地了。
几个大汉走后议事堂瞬间感觉空了下来,林公公还想再说些什么,中年女子先一步赶人:“公主累了,林公公也早些下去歇着吧。”
林公公被人敷衍,气得丢下一句:“最好别出什么事,否则别怪咱家上报皇上!”
林公公走后,中年女子坐在昌和公主身旁询问她:“方才的事你不同我解释一番吗?”
昌和公主闻言微笑:“姨母,是敌军诡计。”
罗夫人唉声叹气道:“我知道你很辛苦,可你外祖被奸人陷害至死,皇后因此伤心过度离去,狄家只剩我们,你天资聪颖,资质同皇后一样厉害,只有你能重振狄家,昌和,希望你不要怪姨母带你回昌夷。”
昌和公主垂下眼帘,柔声道:“姨母言重了,这是昌和该做的。”
罗夫人拉着她的手惋惜道:“姐姐心里一直惦记你,造化弄人,没能撑到你回来的那日,要是知道你在外面受了这么多苦,她该有多心疼……”
昌和公主神情温和地听她诉说皇后生前的所思所想,又听她将狄荣将军死前的不甘和怨气道一遍,最终叹息一声问她:“昌和,你同我说老实话,是不是你的同门来找你了?”
昌和公主摇头:“姨母,你想多了。”
罗夫人温柔拍拍她的手,没再说什么。
罗夫人离开后,她静静坐了许久,缓缓侧头望向窗外,被大火烧出的红字早已消失,只剩缓慢散去的黑烟。
她在心里道:小幼,不要来。
可自从她是昌和公主后,许多事情都不再如她所愿。
傍晚阴云密布,天黑得很快,没多久就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各处开始点了灯。
罗夫人让人多添了几个菜,面上带着掩不住的喜色,她见昌和坐在桌前等待传膳结束,笑着问她:“怎么不问问我为何添菜?”
昌和公主:“今日为何添菜?”
罗夫人看她的神情带着奇异的光彩:“因为有客人来。”
昌和公主缓缓抬头,贴着发髻的金色流苏发出细碎声响。
罗夫人继续道:“怎么不问问是谁的客人?”
昌和公主:“谁的客人?”
她笑着让侍女将客人带进来,嗔怪般道:“昌和,你什么时候这样失礼,连同门找来都不见,要不是我亲自去看,你的师弟师妹就要同你错过了。”
昌和公主缓慢起身,朝着门口望去。
领路的侍女走得很慢,周双心里焦急,却也不放松警惕,和她一样心情的还有宋岸,孟瑾则暗中观察这座城内人员和布局。
就在方才,他们传递消息失败打算想其他方法时,突然有人从城内走出找到他们,双方一番相互戒备的交谈后,三人还是打算来着城内看看。
没想到她真的见到师姐了。
周双满心欢喜地往前走了一步,却被对方礼貌的微笑定在原地。
师姐不会这样笑。
昌和公主姿态端庄,面容含笑,双手贴在腹部款款走来,不管是步伐还是服饰,都完美得令人挑不出错处。
可师姐不会这样走路。
她喜欢跳着走,倒着走,见到自己时会跑着走,身边有人就搂着人或笑哈哈边撞人边走,从树底下走过时还会薅走一片树叶,就是不会规规矩矩地走。
师姐不喜欢规矩。
有那么一刻,她以为师姐也有双生子。
她甚至怀疑,她是不是又认错人了?
看着眼前女子,那声压在嗓子里的“师姐”怎么都叫不出口。
昌和公主看着怔住不动的周双,心中叹息,柔声喊她:“小幼,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