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32层NAND闪存颗粒

正文卷

第145章 32层NAND闪存颗粒

不过。

销量还行的背后,莫燃也注意到了消费者对“尼采2”的褒贬不一。

“好家伙,终于换代了!尼采手机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听劝,一个‘可拆卸电池版本’,一个‘集成电池版本’给消费者选择,这态度和反馈速度就值得点赞。”

“手机已经收到,新款‘尼采2’手感非常不错,系统也终于用上尼采自家的‘薯仔OS’,体验了一下,除了APP少点,其他真不差,甚至比安卓还好用,超赞!”

“我觉得最惊喜的还是屏幕,相比于‘尼采1’的屏幕,2的屏幕真感觉不一样,画质分辨率提升不少,色彩也很饱满,看着很舒服。”

“诶,你们有没有使用尼采的‘小尼’语音助手?我觉得还挺智能的,感觉比‘小米同学’要好用啊!”

“哈哈,确实,‘薯仔OS’操作系统很好用,屏幕也很棒,但我觉得最意外的还是‘尼采2’的跑分。”

“骁龙835加上尼采自己搞的那个什么NPU芯片,跑分竟然达到了20万,比小米6还高了6万。”

“对对对,还有35W的快充、拍照功能,都挺给力!”

不得不说,

基于上一代“尼采1”第一款全面屏手机积累的人气和口碑,不少粉丝在“尼采2”出来后还是愿意买单的。

再加上“尼采2”虽然顶级核心卖点不够,但相比“尼采1”进步还是很大,细节、做工、小功能卖点也能看出是在用心做产品。

所以绝大部分普通用户拿到“尼采2”后评价还算不错。

不过。

相比于尼采粉丝的支持,或许是上一代“尼采1”太过于惊艳,网络上更多充斥着对“尼采2”失望、质疑的声音。

“说实话,等‘尼采2’很久了,但现在看来实在太让人失望了,整部手机平淡无奇,真的找不出什么值得称赞的卖点!”

“用江郎才尽来形容‘尼采手机’太恰当不过……快充、语音助手、薯仔OS这些都是冷炒饭,都是市场上出现过的功能,根本没有新东西。”

“我同意,相比‘尼采1’的惊艳,‘尼采2’简直就平庸至极,之前我太高看尼采手机了。”

“手机黑科技还是得看苹果!我原本还想买‘尼采2’,现在看还是等下个月的Iphone 8和Iphone 吧……”

“哎,其他都还好,最让我难受的是‘尼采2’涨价了,啥东西都没增加还涨价,性价比太低了,算了,我也放弃了。”

看到这里,莫燃忍不住撇了撇嘴。

原本老款“尼采1”的售价是:

低配:3G RAM+16GB ROM,1999元;

高配:4G RAM+32GB ROM,2599元。

处理器为:骁龙820。

现在“尼采2”随着主流配置变化更新为:

低配:4G RAM+64GB ROM;

高配:6G RAM+128GB ROM,

处理器为:骁龙835。

配置的提升必然带来成本的提升,按照他最初的设想,他是希望将低配价格提升到2299元,高配价格提升到2899元,两款机型都涨价300元。

但最终考虑到NPU芯片这档子事,“尼采2”最终的售价仅仅提高100元用来覆盖成本。

低配:4G RAM+64GB ROM,2099元,送TF内存卡一张!

高配:6G RAM+128GB ROM,2699元,送TF内存卡一张!

这样的价格相比于Iphone 8涨价四五百,华为小米涨价两三百,其他厂商普涨已经足够良心。

莫燃自然不会去评论区解释什么,又看了几条评论后随即退出了APP。

他缓缓走到窗户前,透过明亮的窗户看着眼前忙碌的工业园区,神色严肃。

这次“尼采2”在网络上遭到的批评和质疑还是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警醒。

说实话,

“尼采2”三日销量并不差,比当初“尼采1”上市时只有几百台的销量好多了。

但是莫燃很清楚,“尼采2”的风评、口碑完全不如“尼采1”,能达到这样的销量完全是靠“尼采1”以及尼采品牌这一年多以来积累的口碑。

说直白点,“尼采2”就是吃老本。

这样的情况偶尔一两次还行,如果接下来继续“吃老本”,尼采手机别说增加新客户,恐怕连现在的市场份额都要被其他一线厂商抢去。

“所以啊……要想真正站稳脚跟,还是得持续不断推出更优秀的手机,搞出自己的亮点!”

“手机行业实在太卷,不进则退!”

想到这里,莫燃重重吸了一口气,思路也越发清晰。

“‘尼采2’已经定型销售,也不可能再做太大的修改,能稳定销量达到正常水准就不错了。”

“接下来工作的重心,毫无疑问应该放在下一款新手机上!”

对。

下一款新手机!

莫燃思路豁然开朗,顷刻间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也有了一个大概的头绪。

2017年,随着手机市场竞争加剧,不管小米还是Opop、Vivo都在开始尝试冲击高端手机市场。

“尼采”系列之前作为尼采手机最高端的旗舰,但严格的说,

相比Iphone 7动辄5388元的价格、相比Meta 9 3999元的价格,2599元确实还是差点意思,只能算是中高端手机。

以前尼采手机因为品牌度的原因没办法支撑3000元以上的手机,但现在……

一年多的品牌积累加上“手机普涨”的大环境,确实也可以考虑出一款3000元+的真旗舰手机。

而且。

如果没记错的话,大概还有两三个月,也就是meta 10正式发售两个月后,华为高端手机将面临无芯可用的境地。

到时候,国内的高端手机市场将被苹果一家独占。

与其被苹果抢去,倒不如现在就布局高端旗舰手机,三四个月后,恰好可以赶上华为被限制的时机。

越想莫燃越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很快,他将目光放在了“超级店铺系统”。

要研发一款非常优秀的高端旗舰手机,凭借现在的尼采手机团队显然很难完成。

他想到了“尼采1”。

尼采1就是在系统商城抽选,最终抽到了“Iphone ”的全套设计方案。

目前最优的选择,自然还是利用系统商城抽选一份优秀的手机设计图纸,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上次那么好的运气了。

想到这里,莫燃也不再啰嗦,随即准备进入系统抽奖试试。

可就在这时,办公桌上的手机忽然响了,眼角余光一瞟,心脏不由砰砰加速跳动了几声。

是黄河存储——郑前的电话。

郑前一个多月前来到黄河存储后,就一直利用“3D-NAND”——g专利主攻32层的NAND颗粒。

莫燃已经有大半个月没有看到他了。

此时来电话,是“32层NAND颗粒”有进展了?

果然!

“喂,老郑。”

“莫总,32层NAND颗粒被我攻克了!”

“流片成功,颗粒(芯片)性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我们‘3D-NAND’颗粒达到了全球顶尖水准!”

呼!

莫燃情不自禁呼出一口气,一扫“尼采2”的阴霾。

他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也顾不上进入系统抽奖的事情,急忙说道:

“老郑,我马上过来!”

“好,我等您!”

兴奋和激动萦绕在莫燃心头。

如果说尼采品牌是他现在最大的现金奶牛,那“黄河存储”无疑就是下一个巨大的利润爆发点。

自己已经在“黄河存储”上投入了近20亿,说真的,亚历山大!

要不是知道国产芯片马上会迎来巨大的风口,他绝不会这样无脑硬扛投资。

还好,现在总算要熬出头了!

等来到“黄河存储”厂,李智和郑前早已在实验室等候多时。

几块比火柴盒小一点的芯片静静地躺在测试仪器上,芯片上面还用激光刻印了“黄河存储”的LOGO标。

莫燃定睛一看,一眼就看出几颗芯片的与众不同。

“这就是我们生产的32层‘3D-NAND’闪存颗粒(芯片)?”

“没错。”

郑前一脸笑容,从仪器上拿起一颗封装好的“闪存颗粒”递给莫燃。

“准确的说,应该叫做——32层‘TLC 3D-NAND’闪存颗粒。”

莫燃接过来在手里仔细的把玩了一下。

这段时间他也研究了不少闪存颗粒的知识,明白郑前口中“TLC”3D-NAND是什么意思。

简单的说,现在闪存颗粒的市场上,技术主要分为:2D-NAND技术和3D-NAND技术。

两者的区别是平房和高层楼房的区别,层数越高,晶体管越多,容量越大。

而TLC则是闪存颗粒的类型。

怎么说呢?

众所周知,闪存颗粒是用来储存信息的,比如利用“3D-NAND”技术建造了一颗32层的闪存颗粒,里面总共有500个房间(储存单元)。

按照最原始闪存颗粒类型,比如SLC颗粒,那就只能一个房间储存一条信息。

这样一来,500个房间就只能储存500条信息。

比SLC颗粒更先进的是MLC颗粒,可以一个房间储存两条信息,这样500个房间里就能储存1000条信息。

而郑前所说的TLC颗粒类型,则是现在市场最主流的颗粒类型,可以实现一个房间存储三条信息,整个闪存芯片的容量就能储存1500条信息。

毫无疑问,相同的32层“3D-NAND”技术下,TLC类型颗粒肯定要比SLC容量更高,毕竟一个房间可以储存三条信息。

这就相当于同样的晶圆,同样的原材料,TLC颗粒类型能生产64GB,SLC类型却只能达到20GB甚至更小,单价自然更贵!

而除了TLC颗粒以外,其实还有能储存4条信息的QLC颗粒。

但是。

为什么不用QLC颗粒?

因为从一个房间储存一条信息,变成一个房间储存四条信息,带来的是进入房间的速度减慢,也就是读写速度减慢。

同时,也因为一个房间读写次数从一次变成四次,读写的耐久性也会降低,往往一两年后就会出现内存耐久耗尽,无法使用的问题。

所以,目前来讲。

在消费类产品上,TLC颗粒是性价比最高的存储方案,性能比QLC(4条信息)颗粒要稳定,能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

价格上,也远比SLC颗粒要便宜,算是在多方面都达到了较好的平衡。

莫燃也颇为满意,点点头目光看向郑前,赞赏道:

“辛苦了老郑,有了32层闪存颗粒后,我们总算能有一款拳头产品了。”

“对了,现在的良品率是多少?”

一听这话,郑前和站在一旁的李智原本喜悦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尴尬。

大约两秒后,郑前轻轻咳了一声。

“现在良品率只有19%。”

“19%?”

莫燃愣了愣,这也太低了吧?

这就相当于假设一块晶圆成本100元,按照每块晶圆能生产100颗芯片来算,以三星、美光等国际一线“存储厂商”的良品率75%来算。

100元成本晶圆能制造出75颗良品“存储颗粒”。

算下来,每个存储颗粒的价格在1.3元左右。

而“黄河存储”19%的良品率,相当于19颗合格的“存储颗粒”,折合下来一颗闪存颗粒要5.3元!

特么的。

这生产成本比采购成品还要贵几倍啊!

李智显然也看出莫燃的惊讶,低声解释道:

“莫总,我们‘生产制造团队’已经在想尽一切办法提升良品率了。”

“毕竟我们之前也没有太多生产经验,现在就需要大量的生产数据总结,积累经验才能慢慢提升一些。”

莫燃也知道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也急不来。

“嗯。”

想到这里,他也没再给李智、郑前压力,转而问道:

“那主控芯片的良品率怎么样了?”

“还有,48纳米‘小马过河’芯片的良品率也到多少了?”

“主控芯片内部电路相对简单,良品率已经提升到了72%,我们‘惊鸿系列’内存卡上已经开始逐步的用上了。”

“‘网易严选’那边,我们也准备将U1主控芯片生产一批,然后也给他们进行替代了。”

“而‘小马过河’NPU芯片良品率提升就慢一些,只从25%达到了36%左右。”

莫燃点点头,这倒也算是因祸得福。

最起码因为“尼采2”的销量没爆,即使“小马过河”36%的良品率倒也还能勉强满足芯片供应。

只是……36%的良品率,这算下来单颗芯片成本也太高了!

不过。

就在莫燃有些肉疼之时,李智忽然嗯了一声,然后神色有些欲言又止。

莫燃见状轻咦道:

“老李,还有什么事吗?”

“确实还有一件事。”

李智面色略有尴尬,吞吞吐吐道:

“莫总,现在我们芯片‘生产制造团队’同时着手‘主控芯片’、‘小马过河’和‘NAND闪存颗粒’的良品率提升。”

“辛不辛苦先不说,但是投入上确实有些巨大……我们每天都要对生产环节的每一道工序进行多次‘小规模生产测试’,以求获得更多的生产数据,从而改进良品率。”

“而每一次‘小规模量产’费用都比较昂贵,所以,我们现在财务上的资金已经见底了。”

莫燃更加愕然,李智话里的意思他很清楚——是没钱了。

可他记得很清楚,一个多月前自己才转了一个亿过去,这特么两个月不到就没了?

烧钱也不过如此了吧?

不过,

即使心里诧异无比,莫燃还是强行忍住没有表现出来。

事已至此他还能怎么办?

都到了这一步了,再怎么亏钱也只能硬着头皮抗下来。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莫燃脸上露出一丝淡然的笑容,说道:

“好,一会回去我让财务再转一个亿过来,放心。”

说着,他拍了拍李智,又看了一眼郑前。

“老李、老郑你们安安心心的负责技术上的问题,钱这一块不用担心。”

“有什么需求尽管提,我一定尽全力满足!”

李智松了口气,连连点头。

见状,莫燃见事情了解的差不多,将手里的32层“NAND”闪存颗粒递回给郑前,也准备离开。

就这时,一直没咋说话的郑前突然说道:

“莫总,我倒是还有一个需求想要提出来。”

“嗯?你说。”

“我们现在只有一台光刻机,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还能再引入几台光刻机以及配套的生产仪器。”

“而且,现在我们还没有晶圆厂,我们的晶圆全都是采购其他晶圆厂的成品……如果后续我们要压缩成本,肯定需要自己建厂生产晶圆。”

“中芯国际是这样做的,台积电也有自己的晶圆厂,三星、英特尔都有。”

莫燃愣了一下,强行挤出一丝笑容。

光刻机他倒是知道大概的费用,晶圆厂的话他倒不是很了解。

不过还没等他发问,郑前随即解答了他的疑问。

“一般小型的晶圆厂的话,建造成本大概30亿左右,而且还需要一年多的建设周期。”

“如果我们要做‘闪存颗粒’供应商的话,晶圆厂必须要提前布局了。”

30亿……

莫燃摸了摸鼻子,露出浅浅的笑容。

搞芯片压力好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