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香饽饽张唐卿

正文卷

兰子在门口激动的说道:“大哥大哥,你快点出来,家里来人了。”

“来人就来人呗,好像家里没来过人一样。”

“好多人啊,都是大官,听说想让自家子弟拜你当师傅。”

张唐卿抓住王蓉的手,不让王蓉乱动,问道:“都有谁?”

“好像一个叫庞籍的,说给他的大侄子求个徒弟的名额。”

“额……”

“还有曾公亮,说他儿子不成器。”

“还有一个姓文的,说他儿子不学好。”

张唐卿不耐烦的说道:“行了行了,我知道了,一会就出去。”

张唐卿无奈,不敢在浴室里多耽误时间,只能随便擦了擦就出来了。

判礼部庞籍看到张唐卿进来,二话不说,扔下一个礼单就跑了,不给张唐卿开口的机会。

“张相,你侄儿不学好,交给你了。”,曾公亮说完,也是扔下一张礼单就跑了。

刘涣也来了?他不是和我不对付吗?刘涣的小孙孙要拜师?

吕夷简的小儿子?我曹,咱们是政敌好不好。

赵元俨凑什么热闹?

如果不是李文进的儿子实在太小,李文进的儿子都要拜拜师了。

张唐卿无奈。

他可以得罪吕夷简,可以得罪范仲淹,但没法同时得罪几十位高官。

王柔娇笑道:“您看着吧,这才第一天,过几天,有你受的。”

“我是执政啊,我要上班好不好,哪有时间教学生?”

“哈哈,你没时间教,还能把学生教成了进士,要是您有时间教书,您的学生会达到什么程度?”

“可我还是没时间教啊。”

王柔笑了笑,不再说话。

第二天,张唐卿终于理解了王柔话里的意思。

薛奎送上了一张礼单,然后说,枢密院有什么事,张相吩咐一声即可,不用亲自操劳,谁敢拿小事来烦张相公,就是和百官作对,就是和天下百姓作对,就是和大宋军队作对。

薛奎刚出去,李纲又来了。

李纲的小儿子疏于管教,十三四岁了,光知道舞刀弄枪。

杨文广带着他家老大,让张唐卿帮忙看看有没有进士相。

种世衡问,到底张唐卿教得好,还是曹佾和庞之乾教得好,他家儿子也到了拜师的年纪了。

随后,武将们开始一个一个的拜访张唐卿,让张唐卿疲于应付。

趁着吃饭的功夫,张唐卿溜了,不溜不行啊,招架不住。

张唐卿没想到,一个制科考试,没把明算科等制科带起来,反倒让张唐卿成了香饽饽。

张唐卿只能在内心大喊,偏了,你们都偏了,你们关注的点不应该是我张唐卿,而是明算科等制科也有出路啊。

张唐卿好不容易躲到赵盼那边清净了会,李八女又来了。

“老李,给谁当说客?”

李八女心情大好,笑道:“哈哈,咱可不给人当说客,咱只是个传话的。”

“别,拜师的事情休提。”

“官家让我问问大人,您要不要担任个太子宾客的职衔?”

张唐卿彻底震惊了,赵舫才一岁多,话都说不利索,就要找老师了?

“走,走,走,让我清静清静。”

李八女哈哈笑着出了门。

王柔也到了赵盼的院子,说道:“官人,您要想个法子了,今天家里来了几十号人,都是央求奴家的。”

张唐卿无奈的躺在了摇摇椅上。

赵盼主动坐到张唐卿后面,帮张唐卿揉着太阳穴。

“官人,其实,您确实不适合再招亲传弟子了,有他们四个就够了,不过,如果您对百官的子嗣不闻不问也不合适。”

“那我该怎么办?”

“办学堂啊,咱家宽敞,拿出几间屋子办个学堂,正好进安也到了进学的年龄了,王红又刚生了孩子,没空教他了。”

王柔也笑了起来,“还是盼妹妹的脑袋瓜子好使,办学堂是个不错的想法,咱们又不指望赚钱,找几个大儒教授十三经,您和佾儿、之乾教授算学,岂不美哉?”

“办学堂?”,张唐卿喃喃自语。

办学校,是张唐卿早就计划好的,本想致仕之后就回益都接手松林书院。

但办学堂,不在张唐卿的计划之内,尤其不适合他在台上的时候。

“不妥,不妥,一旦把学堂搞起来,会被别人扣上一个收买人心的帽子。”

王柔拍了一下张唐卿的手,说道:“这有何难?你等着,我给你解决去。”

王柔摇着手帕走了,独留下张唐卿和赵盼亲亲我我。

张家要开学堂了。

这件事成为开封府最大的新闻。

人人盼望着,盼望着。

可当事人张唐卿恍若不知,垂拱殿内,君臣几人相对无言。

赵祯单手抓着一张银行存单,存单都被捏烂了。

吕夷简虽然脸色未变,但急促的呼吸声出卖了他。

夏竦从来没想过,一招廉政账户,让天下百官仿佛看到了洗脱贪腐之名的机会,短短一个月时间,廉政账户竟然收到了七千多万贯。

范仲淹脸色潮|红,很明显,他被气着了。

贾昌朝眼珠子乱转,不知道在想什么。

宋绶和王随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张唐卿坐在书案后,快速计算着什么,冯元在旁不时指点一番。

慢慢的,君臣的目光都盯在了张唐卿和冯元身上。

赵祯走到冯元旁边,冯元刚要行礼,被赵祯制止了,赵祯指了指张唐卿面前的纸张,示意不要说话。

张唐卿一会翻一下皇家银行的资料,一会在一个格子上填写一个数据。

至少过了一个时辰,张唐卿才抬起头。

“官家,怎么了?”,张唐卿很好奇,他们在干什么?为何要围着我?

“朕想问问你,你在干什么?”

“臣在计算数据。”

“这有何用?”

“看数据,找贪官。”

“啥?”,君臣一起懵逼,看数据就能把贪官找出来?那御史台和谏院不成了笑话了吗?

吕夷简问道:“怎么找?”

张唐卿说道:“河北东路,尚有贪官心存侥幸,拒绝将贪墨的银子上缴廉政账户。”

“你怎么知道?”

“河北东路一路,有大小官员及公人三千多人,但缴存的赃款只有区区五十万贯,也就是说,有人心存侥幸,当地官府督促不力。”

众人又懵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