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计中计

第一卷

武瞾点了点头说道:

“你那山上就一个人,平常确实冷清了些,多些人挺好的。”

接着又好奇的问道:

“刘三山的家庭情况你挺了解的呀,这些我都没有听他说过。”

韩衞有些唏嘘的说道:

“你是公主,又是男女有别,人家给你说这些干嘛。”

“当时我还以为他是和我闲聊天,现在想来,他当时已经是有托付的意思了。”

武瞾把头在他的肩膀上晃来晃去道:

“别在胡思乱想了。”

“其实你只要把他的家人照顾好,让他们一辈子荣华富贵不就好了嘛。”

韩衞点了点头道:

“你说得对,曌儿。其实还是我经历的这种事情太少了。”

“听说他大哥刘大山是在衙门当差,还没有娶妻。他母亲在家务农,还有一个十多岁的小妹也是在家。”

“想来日子也不算富裕。”

武瞾掰着手指头数了一下,说道:

“不对呀。他叫刘三山,他大哥叫刘大山。”

“按理说应该还得有个刘二山呀。”

韩衞哭笑不得,看着她一幅娇憨的小女儿作态,便说道:

“他二哥出生没多久就死了。”

“就现在这医疗条件,一家四个孩子能活三个就很不错了。”

武瞾点头称是。

就在这时,忽然听见门口值守的士兵说话:

“见过二位道长。”

武曌赶紧把头从韩衞肩膀上挪开,正襟危坐道:

“天罡叔他们来看你了。”

“呀,我得洗把脸去,这个丑样子可不能被他们看见了。”

说完,转身闪到了营帐的后面。

这边帐帘一撩,袁天罡、忠清二人迈步走了进来。

韩衞这会也是起身相迎。

袁天罡看着韩衞的面相,松了一口气说道:

“头骨丰隆,双目炯炯有神。这是劫难已过的样子。”

“恭喜道友渡过心劫。”

韩衞恭恭敬敬的回了个稽首:

“多谢二位道友,韩衞的事情让你们费心了。”

忠清在旁说道:

“怎么能说是你的事呢,明明是我们大家的事。”

“三山救的可是我们所有人呀。”

袁天罡颔首,小声说道:

“仗剑走天下,快意解恩仇。”

“我要不是身在朝廷,也会和你一样的做法。”

忠清一边赞许的点头,一边左顾右盼道:

“公主呢?”

“这两天可都是她衣不解带的在照顾你呀。”

韩衞很随意的回道:

“在后面,梳妆打扮呢。”

袁天罡听完这话,神情不由的郑重起来:

“韩衞,君子当发乎情、止乎礼。”

“我知道你和曌儿情投意合,如果你们二人没有意见的话,我回去就去给武府提亲。”

“但在此之前,万万不可做出越轨之事。”

话音未落,武瞾就从帐后绕了出来,玉面绯红的冲袁天罡啐了一声道:

“天罡叔,你胡说八道些什么。”

“我只是刚刚起床,不想让你们看到我蓬头垢面的样子,进去洗把脸。”

“你们都想到哪儿去了!”

一幅对袁天罡不依不饶的样子。

袁天罡看武瞾的样子,心知自己是误会了,也是赶紧笑着掩饰道:

“曌儿,我可都是为了你好啊。”

“你们这么整日耳鬓厮磨的,传出去对你的名声不好。”

“还是把提亲的事情放上日程吧。”

听到这儿的武瞾顿时低下了头,说道:

“天罡叔说的有道理,我这边怎么都行。”

韩衞听完袁天罡的话,意识到了这样对武瞾的名声确实不好。也是看着武瞾正色道:

“曌儿,你年纪太小了,身体各方面发育还不健全。”

“等你十六之后,我必然会亲自去府上提亲。”

“你放心,我韩衞这辈子就认定你了。”

武瞾听完他最后的一句话,心裏犹如灌了蜜一般,蚊子似的嗯嗯道:

“我也是。”

军帐之内一时间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巳时。

韩衞几人到了将军府中议事。

这次不是在蒋府之中,而是正儿八经的将军府,曾经让给拜火教的将军府。

现在也是正儿八经的大将军郭孝恪暂住。

等几人进到了议事大厅,只看郭孝恪一群将军已经是满满的端坐一堂。

看到韩衞进来,直接全部起身施礼,异口同声道:

“谢国师救命之恩。”

慌得韩衞赶紧稽首还礼道:

“各位将军言重了,韩衞何德何能,敢受此大礼。”

郭孝恪笑呵呵的说道:

“怎么使不得?”

“救我郭孝恪三次,救乔都尉一次,救蒋将军伉俪一次。”

“还有在座随我们征战的各位将军。”

“还有外面的那些兄弟们,哪个不得承你这份恩情。”

这话说完,一旁的众将都是纷纷点头。

听完这话的韩衞这才定睛观瞧厅内的众将,乔师望、蒋鑫……都是熟面孔。

嗯,蒋将军为什么脸上矇着面巾……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一闪而过后。他又看着大家诧异的问道:

“我就给郭将军联系了,让他请支援一下,怎么大家都来了?”

郭孝恪让他在主位旁边坐下,笑着开口道:

“不来不行呀。”

“这么多突厥人,就凭我老郭一个人根本吃不下来。”

原来,郭孝恪接到韩衞的求救信之后,获悉了突厥的阴谋。

也是大吃了一惊,立刻就要发兵支援伊宁,却被盛新给拦了下来。

因为盛新刚和突厥人在伊宁城大战过一次,比较了解突厥人动向。

他觉得突厥经过上次的大败之后,这次必然会多调集些兵力,最少要比上次的人马多。

郭孝恪觉得他言之有理,一边准备粮草,调兵遣将;一边让探马去四处打探;

很快就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除了碎叶城的一万突厥人马之外,西突厥还会在派遣两万人马。

打着东 突厥残存势力的旗号,占领伊宁。

确认了这个信息之后,他和盛新决定将计就计,兵分两路。

他这边联系西域各城唐军,在伊宁城外三百里处秘密集合。

盛新那边则是带着一队人马,直接攻下碎叶城,断了突厥人的后路。

那碎叶城因为韩衞大杀四方了一回,本身就兵力空虚。

这次他们城外的一万人马又来突袭伊宁城,绝对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所以呢,郭孝恪、乔师望在伊宁城下围剿完突厥军之后,并没有休息,接着一路追击敌军前往碎叶城。

而此时的盛新已经攻下了碎叶城,直接在半路设伏,再次和郭孝恪前后夹击突厥人。

三万突厥骑兵,十不存一。

这一战,不但拿下了碎叶城,死死的扼住了西突厥南下的要道。

而且彻底打消了西突厥的嚣张气焰,极大的打消了他们的有生力量。

最少三年内,突厥人不会再寻隙滋事。

而这一切,可以说都和韩衞脱不了干系。

说他居功至伟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