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升面露诧异道:
“道长,这孙幕僚果然是没死。”
“他这是什么道法?”
韩衞面色凝重的看着那符咒,端详了片刻之后,开口说道:
“这是我们道家假死之术,是保命或者摆脱纠缠时经常使用的法术。”
“只是他这五斗米教的画符方式还有些细微的差别。”
“这孙幕僚确实有些手段。”
说完这些之后,又把白麻布重新蒙上,给李思升说道:
“这几日这裏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避免打草惊蛇。”
李思升点头道:
“有道理,明日我就安排。”
“那我们现在回去,商议一下对策?”
韩衞点头应下,二人出了房间,又把锁和封条恢复原样之后,返回了李思升的家中。
李思升率先开口问道:
“道长,你卜算出来这孙幕僚的具体攻击时间了吗?”
韩衞思索着摇头道:
“这个肯定不行,不过可以推算出大致就在这两天。”
“有两点原因。一,他的假死之术一旦被我们发现,我们肯定会做准备,所以是他等不起。”
“二,他深知不是我的对手,必然是在我走之后,才会动手。”
李思升听完这话连连点头道:
“有道理,那我们接下来呢?”
韩衞表情轻松了一点,笑着说道:
“接下来肯定要引蛇出洞。”
“思升,这辽城是谁在这裏驻军?”
李思升开口道:
“是张俭张都督,也是唐高祖李渊的从外孙。人很正直。”(从外孙注解)
“妖龙危害的时候,他还主动出手参与过剿灭妖龙,不过因为不懂术法,所以也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但是他对穆县令祭祀童男童女一事,颇有微词,还上本参过他。所以两人关系一直比较紧张。”
韩衞接着问道:
“那他现在屯兵何处?实力如何?”(注解:城内不让屯兵,以前是错的,特此改正。)
李思升回道:
“都住在离此30裡外的虎山。”
“张都督的实力据我所知应该是武境五段。”
韩衞点头道:
“好,那明日一早我们就去找他商量此事。”
李思升先是点头应下,接着又有些不放心的说道:
“道长,你确定那孙幕僚今晚不会来?”
韩衞倒是能理解他的想法,任谁知道自己头上悬着一柄利刃,也肯定是寝食难安。
便笑着安慰道:
“放心吧。我一日不走,他一天不敢出现。”
“哼,他应该明白凭他带的那点人马,我一人就可以把他们屠戮干净。”
听完这话的李思升顿时升起无限的安全感,抓着韩衞的手道:
“有道长这句话就好。”
“那今晚我们秉烛夜谈、抵足而眠。”
这……这是在找安全感……韩衞无力吐槽,默默点头同意下来。
次日,李思升迅速处理好应急的公务之后,立刻和韩衞策马扬鞭往虎山而去。
不大时的功夫,韩衞眼前就出现了一座风景秀丽,高约百米,形似虎头的小山。
李思升指着小山前方说道:
“这裏离那鸭绿江也就十里左右的距离。”
“因为是冬季,江上很多地方都上冻了,来往非常方便。所以现在咱们大唐的守军压力也很大。”
说话间的功夫,已经是到了山脚下的军营。
李思升亮明自己的身份,当值的军卒请二人稍等,转身去营中禀报。
片刻后回转道:
“李主簿,我家将军有请,请跟我这边来。”
说完带着二人来到了中军帐。
随着禀报完毕,一个四十多岁,国字脸、身披战袍的将军已经从裏面迎了出来,正是营州都督张俭。
张俭对着李思升拱手道:
“昨日听闻李主簿已经是破了妖龙案,我今日正要进城,去问问具体情况,有什么需要我协助的。没想到你竟然来我这裏了。”
“来,咱们帐内说话。”
按理说都督是从三品的官员,和李思升一个九品的主簿相差极大。
但两人都是士族出身,而且家中都有来往,张俭自然不会拿什么官架子。
待进入营帐之后,双方分宾主落座。
李思升这才开口为双方介绍,张俭闻听是韩衞之后,赶紧再次起身施礼:
“原来是国师大驾光临,张某有失远迎,还请赎罪一二。”
韩衞也是起身还礼道:
“都督客气了。国师乃是虚名,担不起如此重礼。”
“说来是我冒昧打扰,还请都督见谅。”
双方又客气了几句,再次落座,李思升开口道:
“张都督,今日我和国师来,是有事相求。”
说完就把妖龙案一事详详细细的告知了张俭。
张俭闻听,不由愤怒的拍案而起:
“我昨日倒是听说了,只是不清楚裏面的具体情况。”
“穆县令这个猪狗不如的老东西,竟然如此草菅人命,祸害百姓。真是罪该万死。”
“李主簿,你近日来找我是要在城内增加人手,防止他们再有余孽闹事?”
李思升点头说道:
“正是,昨晚我请国师帮我卜算一二,谁知国师竟然卜算出那孙幕僚假死。”
说完又把昨晚他俩的经历告诉了张俭。
张俭听完这话,兀自有些狐疑不定的说道:
“国师神算的事,我倒是听京师的朋友说过。”
“只是滋事甚大,可万万不能出错。”
韩衞打了个稽首,笑着回道:
“卜算肯定不会出错,这点我还是能保证的。”
“另外还有那个孙幕僚的假死符为证。”
听完这话的张俭,怀疑心不由的又去了几分,再加上李思升的描述,心知如果辽城真的出了这么大的事,那他这个都督绝对是难辞其咎。
想到这裏,便慨然应允道:
“那二位需要我做些什么?”
韩衞开口道:
“瓮中捉鳖。把这帮人全部歼灭在锁龙观。这是其一。”
“其二,请都督派兵去这周边调查是否有隐蔽的地道口。”
说完便把自己和李思升商议的计划和盘托出。
张俭面色凝重的听完之后,便点头道:
“行,一切都听国师的。”
三人又讨论了一些细节之后,韩衞、李思升便告辞离去。
李思升自回辽城。
而韩衞则是回到了刘家屯,把刘大山一家接到了辽城,在李思升家中暂住。
刘大山虽然有些疑惑,但也没有多问,完全听从了韩衞的安排。
等过了午后,李思升大张旗鼓的把韩衞送出了辽城。
双方拱手告别。
到了下午,张俭带着二千唐军乔装打扮潜入了辽城。
到了晚间,乔装打扮的韩衞又再次返回了辽城。
大网已经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