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辽东城

第二卷

什么?

不应该啊,明明是已经击败了埋伏的丽军,而且还将计就计攻克了盖牟城。

而且自己这边都已经收到奖励了。

韩衞看着慌张的张俭,连声追问道:

“有没有危机生命,赶紧带我去看看。”

一旁本来正在微笑的李勣这会也是笑容尽退,赶紧和韩衞一起,随同张俭往伤兵营赶去。

等三人到了地方,只看箭矢还在姜行本的身体里,看位置正是心肺之间,鲜血已经是浸透了整个衣衫。

很明显可以看出,如果拔出这箭矢的话,姜行本的性命极有可能不保。

医师这会也是站在一旁,看着陷入弥留的姜行本,满脸焦急,束手无策。

韩衞见状,也是快步上前,对医师嘱咐道:

“拿一碗温水。”

接着从剑匣里掏出一粒‘九转熊蛇丸’,就着温水,缓缓给姜行本服下。

接着看了看脸色正在逐渐变得红润的姜行本,松了一口气。

转而对医师说道:

“行了,把箭矢起出来吧。姜将军很快就可以恢复了。”

他身后的李勣、张俭见到这神奇的一幕,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

李勣好奇的问道:

“国师,这是什么药?竟然可以活死人,生白骨?”

“能不能广泛运用到军中?”

韩衞命人给姜行本盖上薄被,让他静静修养,然后转身对着二人解释道:

“这是我上段时间和‘黑玉断续膏’一起研究出来的药物,叫‘九转熊蛇丸’。”

“它治病救人的效果确实不错,但是因为需要的稀有药材多,所以只能是小批量的制作。”

“不可能如同‘黑玉断续膏’一般,广泛用于军中。”

李勣听完后,不免的有些遗憾。

不过毕竟是保住了姜行本的性命,已经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了。

也就在这时,姜行本从昏迷中苏醒了过来。

他看着眼前的众人,不由的是一阵恍惚,诧异的问道:

“我受了这么重的伤,还没有死吗?”

张俭闻听,也是笑着对他说道:

“姜公,你没事了。这次又是国师救了你。”

姜行本听完,不由的再次把目光投向韩衞,眼神里尽是感激。

李勣、韩衞见状,也是轻声安慰了他几句,转而出了伤兵营,往盖牟城而去。

此时盖牟城,战事已经是告一段落了。

唐军一共俘虏了城中军民二万余人,缴获粮食十余万石。

盖牟是唐军进入辽东以来,以强攻的方式攻克的第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山城。

这一胜利对于唐军总结攻打山城的经验和鼓舞唐军士气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在李勣的陆军一路攻城略地之际,李孝恭的水军也传来了捷报。

此番征战高句丽,水军主要还是依配合为主。

因而其军力远不如陆军,尤其在将领方面,陆军之中,可谓名将荟萃,而水军中将领却不然,他们以往的战功平平;

论才略,他们也大多是些三四流角色。

然而其中有一位将军却是例外,他就是前军总管程名振。

程名振在亲征之前还算不上名将,但他却不失为一名良将。

早在平定刘黑闼的战争中,他便已经显露出非凡的才智。

但当时官微言轻,所以在入唐后一直未能脱颖而出。

征战高句丽前夕,有人举荐了他,李世民特意将他召至御前来加以考察,结果大为赏识。

当即任命他为右衞将军、平壤道行军总管,率队作为水军的前锋。

李世民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心裏清楚,水军力量太弱,故而将这位文武双全的程名振安排在其中,希望他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而实践证明,李世民的眼光真的很准。

征战高句丽,水军主要的任务就是迷惑敌军,使得他们将主力留在平壤。并在适当的时机选择登陆,与陆军在建安会合。

而要想到建安,就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登陆点,而程名振则选择了卑沙城(今辽宁省金县东大赫山古城)。

卑沙城虽然不大,但地势险要,四面悬绝,唯西门勉强可以攻击。

正因为如此,守城的敌军不免是疏于防范。

而陈明镇正好抓住了敌人的这个弱点,决定突袭卑沙,以打开唐军通往建安的大门。

5月1日,他率军悄悄来到卑沙城下,趁敌不备,偷袭敌城。

副总管王文度首先登上城头,众将士随之而入。

次日,唐军占领了这座城镇,俘虏了城中男女八千余口,为水军取得了开战以来的第一场胜利。

在水陆两军都是捷报频传的时候,李世民并没有让唐军立刻开赴建安。

而是再次发出军令,派出邱孝忠、古神感两位偏将率领部分水军到鸭绿江附近耀武扬威,继续迷惑高建武,使得他不至于立即将主力调往辽东战场。

至此,水军也在高句丽境内站住了脚。

……

攻克盖牟城后,李勣又统率大军进攻至辽东城下。

辽东城,在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

其城形势险要,辐射中原辽东,正因为有它的存在,才使得高句丽可以控制整个辽东地区。

所以自从战国以来,它便是中原经营辽东地区的重要据点。

自公元404年辽东城陷入高句丽手里之后,一直成为了高句丽西北的重镇,经过200余年的苦心经营,这座古城更加固如金汤,易守难攻。

昔日,隋炀帝屡次率几十万大军攻击辽东城,但始终没有攻下,可见这个城市的坚固。

而如果唐军要用陆军攻击直取平壤的话,那辽东就是咽喉要地,必然要攻打下来。

而在此之前,辽东守将根据探马的回报,得知唐军的主要兵力也就七八万人左右,立刻给高建武急奏。

请求高建武发兵支援辽东城,最好是前后夹击,一鼓作气击溃唐军。

所以唐军刚刚到达辽东城下,高建武已经是从平壤和新城两处地方,共同纠集了4万兵马赶来救援。

当时辽东城内还有2万守军,两军合势,与唐军的主力基本上不相上下。

如果任凭援军到达城下,和辽东城内的守军内外夹击唐军,只怕唐军会再次面临大败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