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求亲

第三卷

一路兼程的韩衞终于回到了长安,只是这次他并没有着急去见李世民,而是悠然自得地返回了北冥山。

山上所有人也都习惯了韩衞的进进出出,见到他回来,除了疯狂地索要礼物外,也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没有表现得过于惊讶。

分发完礼物的韩衞让刘妙真去找刘大山,让他来找自己一趟。

随即舒舒服服地泡起了热水澡,要洗去这一路的风尘和疲惫。

一个多时辰后,刘大山来了。

两人也是坦蛋蛋相见,在澡堂子里聊了起来。

刘妙真本来想偷听一下,听到哗啦哗啦的水声,也只好无奈地啐了一声,红着脸扭头走了。

雾气腾腾的澡堂裏面,两人各持一坛醽醁酒,随意聊了起来。

韩衞也把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告诉了刘大山。

刘大山听完后,不由得对刘议潮此人佩服不已,微醺道:

“五十岁,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身后又有庞大的家族。”

“换做是我,只怕也不敢做出起义这种事。”

“此君对国家真的是一片赤子之心。我大唐也应该要鼎力相助与他。”

韩衞则是拿着酒坛大口灌了一口酒,狡黠一笑道:

“对,听到那松赞干布陈兵松州时,我心中就已经有了一个计划。”

“这次不但要请陛下支援康定,还有让吐蕃鸡飞蛋打,损兵折将。”

刘大山听完不禁好奇,停下了想要喝酒的动作,身子往前探了下,看着韩衞问道:

“阿郎,具体是什么计划?”

韩衞立刻侧头四十五度角,手扶下巴深沉道:

“大山,请在阿郎的前面加上天才两个字。”

刘大山几个和韩衞关系亲近的人,早就习惯了他随时显圣的习惯,立刻恭维地喊道:

“天才阿郎,把计划给我透露一下?”

韩衞这才扭回头来,惬意地呷了一口酒后,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刘大山。

刘大山听完后,脸上顿时露出了激动的神色,佩服地对韩衞道:

“天才阿郎,刚才那声是违心喊的,这次是真心佩服喊的。”

说完后,霍的站起身来,再次坦蛋蛋面对韩衞道:

“阿郎,我现在就去打探吐蕃使者的消息。你等我回话。”

韩衞两手伸平放在池子边的青石上,头略微后仰,在缥缈的热气中,愈发多了几分出尘的气质,从鼻中轻轻嗯了一声道:

“嗯,去你的吧。”

刘大山总觉得这话有些别扭,但又说不出哪里有毛病,转身离去。

第二天,韩衞先去见了武瞾,一诉相思之苦。

下午,又去见了袁天罡,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他,让他留意朝堂之上的动静。

然后,就回到北冥山,紧紧等候吐蕃使者到来。

两天后,刘大山来报,吐蕃使者到了京城,明天就要去觐见陛下。

……

次日,皇宫,朝堂之上,文武百官议事完毕。

李世民传吐蕃使者上殿。

吐蕃使者在鸿胪寺官员的指引下,亦步亦趋,到了宣政殿。

使者五体投地,大礼参拜,口称‘天可汗’。

李世民和文武众臣看着他谦卑的态度,心中对吐蕃陈兵松州的怨气稍解。

龙案之后的李世民表面依然冷漠,他居高临下,伏案看着跪在下面的吐蕃使者,淡然问道:

"之前,松赞干布派遣使者来到大唐,言必称臣。朕亦待你吐蕃不薄,遣冯德遐出使吐蕃,两国定下通国之好。这才没几年,松赞干布便举兵侵扰大唐,他是要与朕为敌吗?”

至于吐蕃意图染指十万兵器,禄东赞被韩衞打得生活无法自理的事,虽然长安城内无人不知,但在朝堂之上却没有提及此事。

桌面之上和桌面之下,各论各的。

叶番使者连忙跪在地上,语气谦卑地说道:

“天可汗,其中,定然有天大的误会!"

"微臣本次出使大唐,赞普来时反覆叮嘱,要侍奉陛下如君父。若非赞普事务繁忙,定然会亲自到长安向陛下请罪。”

李世民冷哼一声,道:

“既然如此,吐蕃兵临松州,意欲何为?”

"陛下,此次吐蕃出兵,并非针对大唐啊……"

吐蕃使者跪在地上,眼珠咕噜噜转动,装模作样地长叹一声。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已久,臣一直侍立在赞普左右,常听他言,若非身份所限,定然会亲自来长安游学,学习天朝上国的文化风貌。故此,松赞干布才真心乞求,向大唐求娶公主。"

"正好赶上叶谷浑不知天高地厚,出兵侵扰大唐,吐蕃作为大唐友国,出兵吐谷浑,乃是应有之义。"

一番话,说得李世民与朝堂众臣皆是目瞪口呆。

朝堂上这些人,有一半都是跟着李世民出生入死过的,一辈子几乎都在打仗,在他们眼中,打仗为了抢钱抢地盘,这都说得过去。

但你因为抢老婆,就这么大打出手,是不是有点太任性了?

这个时候,就见吐蕃使者接着说道:

“赞普生怕陛下误会,特遣我来说明此事。"

吐蕃使者的这一番话,让李世民君臣属实有点难办。

好家伙,本来以为你要求和亲只是一个幌子,没想到真的还就是你的最终目的?

这为了娶老婆,下的血本实在是太大了。

长孙无忌出班奏道:

“陛下,吐蕃赞普仰慕我天朝贵女,对我天朝礼仪有如此恭谨之心,也算是难得……”

长孙无忌话没有说完,但是他的意思,所有人都听明百了。

一群武将冲长孙无忌怒目而视。

武将嘛,必须有天不服地不忿的气势。

不管你松赞干布是跪求我们和亲也好,还是出于别的原因也好。

你兵临城下,总是没有冤枉你吧?

这种情况下,不敲打下你,那大唐养我们这些人干啥!

李世民沉吟片刻,随后摆了摆手,对叶幕使者说道:

"朕考虑几日,再予你答覆。"

吐蕃使者大喜过望,又是一套三跪九叩,高呼天可汗。

人家态度摆在这裏,却让一众武将,有火也只能暂时憋在心裏,颇有些狗咬刺猬无从下口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