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游子刘议潮

第三卷

什么?

其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

站在殿中,正面对李世民的李泰忽然扭头,几步走到了千牛衞面前,面目狰狞,近乎于咆哮地问道:

“他不是三天以后才到吗?”

千牛衞不知道李泰为什么这么问话,有些好奇地看了他一眼,回答道:

“刘将军归心似箭,心向长安,一路上是日夜兼程,所以就提前了几天。”

龙椅上的李世民听完这话,已经是再次站起身来,口中称赞道:

“好一个心向长安,刘议潮对我大唐的忠心日月可鉴。”

转而又目光灼灼看向下面正在小声议论的众臣,大声道:

“诸公,康定和西山十城内几十万我大唐遗民,陷入吐蕃统治六十年。”

“刘议潮出身康定名门望族,而且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为了回归故土,依然挑起了反抗的大旗。”

“康定起义、诛杀禄东赞,协助苏定方伏杀松赞干布,立下了赫赫战功。”

“你们说,这样的人要不要大赏?要不要让天下人看看,我李世民不会辜负每一个真心对待大唐的人?”

大唐武风昌盛,别说是武将,文官日常也都是佩剑骑马,今天有可能还在礼部任职,明天一纸调令,已经是让你披甲上阵了。

何况刘议潮的义举,这一年大家都不少听说。

很多人也都扪心自问,如果自己在刘议潮这个年纪,这样的财富,这样庞大的家族,会不会有勇气举起起义的大旗?

所以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不管品行如何,但对刘议潮的举动都是极其佩服的。

这会听李世民询问,几乎是异口同声道:

“天下归心,必须要大赏。”

李世民见状,也是随即吩咐道:

“丁玉,传旨,封刘议潮为吐蕃节度使兼金吾大将军。”

此时的吐蕃也正在对大唐求和。

关于刘议潮的任命,也是之前和中书省的几位大佬反覆研究过的,所以自然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只有李泰一个人,听着李世民颁佈圣旨,面色如土,心中有十万只羊驼呼啸而过,我的封赏去哪了?

等圣旨颁佈完毕,李世民看着千牛衞道:

“现在刘将军在何处?”

“已经是进了长安城内。”千牛衞恭敬回答道。

李世民听完,蹬蹬从台阶上走了下来,环视文武百官道:

“诸公,请随我一起出皇城迎接刘议潮。”

顿了顿,又加重语气道:

“他配得起这份殊荣。”

随即就大踏步地往外走去,等路过李泰身边时,他略微有些歉意的说道:

“青雀,你是我的儿子,封赏就改日吧。”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迎接刘将军。”

“走,随耶耶一起去迎接我们的大功臣。”

李泰只觉得自己鼻子一酸,两眼的泪水差点夺眶而出,他吸溜了一下鼻子,意兴阑珊地说道:

“儿臣把这括地志收拾好了就过去。”

抬头再看李世民,已经快要走出大殿了,文武百官各自跟随而去。

转眼之间,刚才还喧嚣无比的宣政殿除了李泰和几个值守的千牛衞外,已经是空无一人。

硕大的宣政殿此刻显得无比空荡,让李泰的身形显得形质孤单,无比的渺小。

一阵微风从殿门口吹进来,轻拂着那打开的书卷,轻抚着李泰的衣襟,愈发衬得他在大殿显得那么孤寂和无助。

他的贴身宦官在蜂拥而出的人群中,没有看到李泰的身影,这会便探头往殿里张望,正好看见了这一幕,不由得也是鼻子一酸。

李泰为了括地志付出了多少,他都是看见眼里,现在却被刘议潮归来给比了下去,换了是谁,心裏只怕都不会好过。

想到这裏,他便蹑手蹑脚进了殿中,来到李泰身边,轻声说道:

“王爷,你都一夜没睡了,要不先回去休息一会?”

“这裏的东西就交给我来收拾吧。”

如同木雕一样的李泰这才有了反应,他的眼珠艰难转了转,失魂落魄一般往殿外走去,宦官看他状态不对,赶紧过来搀扶他。

走了几步后,李泰忽然停下脚步,猛然扭头看着那满殿的书卷,凝视了片刻后,从眼神里闪过一抹厉色,对宦官吩咐道:

“把查探刘议潮路程那人给我杀了。”

“去驩州城调查李承干的人回来之后第一时间禀告我,如果他真的贸然去了康定,那就不要怪我狠狠的参他了。”

说完,这才踉踉跄跄地出了殿门。

……

长安城外,刘议潮看着不远处那高耸、巍峨的城墙,城上披甲执戟的将士,城门之上龙飞凤舞的‘长安’二字。

激动的情绪再也无法抑制,浑浊的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一般流淌个不停。

他抱着怀里的两个骨灰盒,口中喃喃自语道:

“耶耶,九郎,我们到了,这就是你们心心念念的长安,我带你们回来了。”

而此时最早得到消息的鸿胪寺官员,早已是站在城门口恭候,看到他们缓缓而来时,也是心中激荡无比,疾步上前道:

“鸿胪寺荀雨伯见过刘将军,见过诸公。”

“欢迎你们回家,天子及文武百官已在皇城外等候。”

随着他话音落地,城墙上下,所有的士兵起身大吼道:

“欢迎刘将军回家。”

然后整齐划一,单膝跪地,直视刘议潮,眼神里都是满满的敬意。

刘议潮赶紧翻身下马,把大家都是一一搀扶起来,随从荀雨伯步入了长安城门。

此时的长安城沸腾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欢迎他们的归来。

这年,刘议潮50岁了,已经是知天命之年,两鬓斑白,步履略显蹒跚。

长安也给了他最隆重的礼仪,街头上,鼓乐齐鸣万人空巷。

刘议潮命所有的亲人下马、下车,步行入城。一路抱拳向街坊两旁的市民还礼。

此刻,他不像个英雄,更像个久别故乡的游子。

那饱经沧桑的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坚毅,却满是浑浊的老泪。

在外漂泊了60年的游子回家了,他哭,家人哭,百姓哭,朱雀大街上哭声一片。

等到了皇城时,李世民见到他的那一刻,也是泪流满面,文武百官都无不凄然泪下。

刘议潮‘噗通’跪倒在地,泣不成声的对李世民说道:

“刘议潮参见陛下。”

“微臣一生所念,不过踏上长安的土地,自此再无所求。”

从吐蕃到长安究竟有多远,刘议潮也也说不清楚,只知道这条路,他用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