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宣第一时间没做声,他感觉自己现在有点激动,心砰砰地乱跳,跳得人都快要窒息了。
其实他压根就不指望“潜伏”小说能赶上这次评奖盛宴。
默默叹口气,张宣最后努力搏一搏,对陶歌说:“我目前正在写一部小说。”
只是去年人民文学在这方面没经验,宣传工作没做好,以致前期‘白鹿原’的销量并不高。
陶歌秒懂,张宣这是自认为比“风声”好,听其语气,可能还好太多。
“……”
陶歌这次发话了,说:“胆子再大一些。”
当时‘白鹿原’在新华书店第一次征订的数量只有区区800册,最后首版起印也才14851册。”
陶歌笑说:“我只是推荐试试,但我人微言轻,你不要抱太大期望。只要你作品过硬,这次不成,今后还有机会,这次最差也能留个引线。”
陶歌告诉他:“17万册,‘废都’首印17万册。而白鹿原去年卖了超过60万册。”
陶歌说,“你应该有所了解,陈老的‘白鹿原’就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的。
“怎么可能?”
28789!!!
虽然早就知道白鹿原和废都卖的好,但这数据确实吓人。
问题就出现在这裏,“白鹿原”的参选之路可谓一波三折,折腾了好几年。
陶歌回答道:“加了。”
陶歌眸子睁大几分,“预计什么时候完本?”
听到8月份这个敏感月份,陶歌沉默一阵,就道:“8月份可以,但不要拖过9月份。”
“你猜猜,‘风声’在新华书店第一次征订数量是多少册?”
他视“潜伏”为大杀器。
张宣有点忐忑,再次猜测:“难道有15000册?”
这下子陶歌来兴趣了,追问:“多少字了?”
把红色听筒放回原位,张宣开始坐着发呆。
既然如此,但他还是说了。
尤其是你歪曲事实的第四点,简直恶心人。
茅盾文学奖啊,他也爱,步子都迈到这了,怎么可能没丁点野心呢?
轻飘飘的一句话,透露出的信息太多,张宣听得心裏一紧。
我估摸着吧,要是最后的销售数据没有‘白鹿原’和‘废都’好看,我估计要被人用口水喷死!”
会议最后得出结论:在文学造诣上,‘风声’也许比不过‘白鹿原’和‘废都’。
陶歌再次大笑,“那你怕不怕?”
好一会儿后,张宣整理整理情绪,强装淡定地问:“那加印了没?”
“以咱们的关系,我也懒得虚伪,要是说不紧张那肯定是假的。
陶歌发出了笑声,没回答。
陶歌恭喜道:“请你自信一点,不止过了两万,我昨天上午拿到的最终数据是28789册。”
原因在于它的开放“性”,以及有大佬不喜欢。
陶歌没拒绝,“行,姐等着。”
陶歌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当然。你这数据到手时,我也吓了一跳。
张宣不甘示弱地回一句,就说:“我刚才在想,他们纯文学小说都卖的这么好,那我这种故事性非常强的‘风声’呢?
无形中就以“姐”自称了。要是没记错,今天已经是第二次称“姐”了吧?
十年八年的他等不起,却又没办法,他没能力左右人家的决定。
他早就想好了,“风声”抓市场,打名声。
不过张宣在心裏有一杆秤,也认为“风声”的文学价值不一定比得过“白鹿原”和“废都”。
非常诚挚地说:“感谢。”
张宣禁声了。
不止我吓了一跳,洪主编也一样,他当时惊喜地讲,28789是人民文学有史以来第一次征订最好的数据。
太牛了!
陶歌还是笑,笑声不大却很独特,非常动听。
竟然第一次征订就直接超过了首印8789册!
张宣摸摸额头,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说:“我还年轻,我怕什么?不怕。”
这,吓人!
难道往后推迟,等个十年八年吗?
他还不够资格左右人家决定。
10月份是三年一度的茅盾文学奖送选月份,张宣明白了陶歌的意思。
他装作没听到,不去拂这大粗腿的美意,热情地又聊了半个小时,两人才结束通话。
张宣在想潜伏拿奖时,陶歌似乎有感应一样,压低声音说:“人民文学正在考虑送选‘白鹿原’参加茅盾文学奖评比。”
于是问:“多少?”
张宣说:“差不多24万字。”
但在故事性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上,是力压那两本书的。所以我们都很看好‘风声’的市场行情。”
这就好比西方参选总统一样,一个zd内部只会推选一位总统候选人。不然候选人多了就容易造成四不像,分散精力,浪费资源。
“哈哈……”
张宣小小心脏猛地一揪,感觉额头都在冒汗,紧着问:“不要告诉我过了20000吧?”
如果这样,那“潜伏”小说怎么办?
都这样了,都见报纸了,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必须对自己有信心啊!
太他娘的牛了!
看这话说的,真是漂亮。
张宣沉吟一阵,猜测:“有5000册没?”
都是聪明人,闻弦知雅意,陶歌当即问:“相比‘风声’如何?”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能在全国报纸上可以看到‘风声’的原因。”
陶歌说:“加印了5万册,随时做好再次加印的准备。”
28789???
张宣脑子乱哄哄的,有点蒙,确认一遍:“真有这么多?”
缘由就在于让人民文学觉得亏欠自己,以后能弥补自己,大力捧自己。
等了许久,见他没做声,陶歌笑问:“吓傻了?”
张宣问:“加了多少册?”
洪主编看完征订数据和市场调查报告之后,当场就拍板,决定效仿去年‘废都’的宣传策略。
哎,活在这红尘滚滚中,自己在文坛跟脚浅薄,能制造点机会,就要厚脸皮制造机会啊。
但没关系啊,自己手里还握着“潜伏”呢。
可是客观的分析,以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标准,风声不一定够的着。
但说句实在话,我现在被你们的四点炒作架到了火上,骑虎难下。
张宣惊呆了,以为自己听不错了。
张宣直接说:“这是我倾注心血的一部作品。”
张宣开动脑子回忆一番,感觉应该不少,但记不起具体数据了,有些模糊。
话到这,陶歌顿了顿,随后优雅的语调中带着调皮味道:
“对咯,你应该有信心。”陶歌非常赞同这观点,然后悄悄说:
张宣刚才被刺|激了一番后,现在反而镇静了许多,跟着笑道:
“姐告诉你一个消息,昨晚人民文学专门开了一个‘风声’研讨会。
张宣在想,要是人民文学现在就急于押注了“白鹿原”,那就注定了随后几年的资源都得折在这上面。
张宣跟着笑了,不再纠缠这话茬,转而说:“下次我来京城请你吃饭。”
这也可能是人民文学在市场上力捧“风声”,却在评奖上押注“白鹿原”一样。
陶歌说:“你知道去年‘废都’首次印刷多少吗?”
嘿!这姑娘。
想到这,张宣就好生蛋疼。
“潜伏”负责让那些人闭嘴。可以的话,还负责拿奖。
老实讲,前生张宣是比较敬重老陈的,而“白鹿原”也是不负众望登顶了。
张宣想了想,告诉她:“差不多暑假吧,具体可能8月份去了。”
我对自己有信心。”
陶歌的意思张宣明白,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民文学力捧“白鹿原”参选茅盾文学奖,那对自己来说就非常不利。
接着不等张宣回话,打趣问:“再过3天实体书就要面市了,你紧不紧张?”
张宣声音高了几分,继续:“10000册?”
千万不要讲究客气,不然希望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