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天宙辉煌,地维黯淡,人劫沉寂!秘

正文卷

第121章 天宙辉煌,地维黯淡,人劫沉寂!秘境真谛!

萧升的疑惑之下,后土悠悠解答:“天宙,象征着洪荒宇宙的法则与秩序,它在混沌初开时,便首度显现。”

“地道,则是维护洪荒宇宙均衡流转的伟大力量。”

“至于人劫,那是洪荒之内,众生智慧与意识的交融汇聚,无论是山川草木,还是天地河流,只要拥有灵性之物,均在人劫的涵盖之内。”

提及“人劫”,后土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深邃的敬畏。

显而易见,从她的描述中可以察觉,人劫的力量或许远超天宙与地道。

然而萧升听得此言,内心反而涌现出更多的困惑。依照后土所言,既然人劫力量如此恐怖,那么为何现今的洪荒之中,却未见人劫之力?

甚至连地道之力也难觅踪迹?

后土接着解释:“正因为天宙承载法则,法则之威永恒不变,故而在洪荒宇宙中,自古便有‘天宙大势不可逆’之论,顺应天宙大势者昌盛,违逆者消亡。”

“地道,象征着平衡,表现为祖源血脉与六道轮回。洪荒祖源血脉源源不断地释放出磅礴灵力,滋养万物生长;六道轮回则是让无数生灵转世重生,借此洗脱自身的因果业力。”

“人劫,源自洪荒众生的意志交融,而意志之力最为变幻莫测,蕴藏着无穷潜力和变量,一旦登峰造极,连法则都可破而重塑!”

后土强调“法则”二字时加重了语气,暗含之意不言而喻:人劫一旦成就至高,足以挑战天宙的权威!

听罢这些,萧升回顾洪荒的历史脉络,心头困扰多时的问题瞬间明朗。

后土所讲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天宙、地道、人劫就如同一台神秘宝塔内的三层独立体系,各自掌控宝塔的一部分机能,并相互制约,共同维持宝塔的稳定运行。

然而现状却是天宙先于其他二者诞育,自然实力卓绝,轻易镇压地道与人劫。

后土虽凭借地道之力证得圣位,理论上应能驱动地道些许威能,抗衡天宙。但是她没有肉身,元神只能寄宿在轮回法则之上,导致地道之力无法完全施展,更别提与天宙相抗衡了。

这样一来,许多后来之事也就有了答案。譬如西游量劫时期,地府被侵扰得如同筛子般千疮百孔,地藏王菩萨、太乙救苦天尊以及各界大能纷纷在其中布下眼线,争抢地府的控制权。

甚至一个金仙境界的石猴,竟敢闯入地府,胆大妄为地在生死簿上随意涂改,最后扬长而去,而面对这一切,冥王束手无策,只能哀叹无奈。毕竟这个石猴的背后,还有一位神圣化身——须菩提圣人在为其撑腰。

对于地府而言,这是一种无法容忍的羞辱。要知道,地道与天宙可是平起平坐的存在。那石猴之举,就好似直闯紫霄宫,在鸿钧面前将封神榜撕得粉碎一样令人瞠目结舌。

无需鸿钧亲自出手,仅仅此事足以令洪荒六圣震怒至极,他们必倾尽所有神通秘术,誓要将其斩杀,碎骨粉身,挫骨扬灰于九幽之间。

冥域历经重重浩劫,竟沦落到那般境地,其凄凉悲惨之状令人感叹不已。

萧升思及此节,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或许,在后世西游量劫的那个时代,后土已然陨落,否则那些奇异诡异之事也就不会发生。

现如今,后土隐匿于无垠的神秘维度中,观其状貌,显然并非佳态。

至于人道,那就更不必提了。

人道象征着洪荒众生中,所有意志的交融与汇聚。

然而自洪荒初开以来,这片广袤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次惊天动地的量劫啊?

那些赫赫强大的种族,纷纷群体陨灭。

众多强者的逝去,人道之力怎能不衰弱?

相较于地道而言,人道更是惨烈。地道至少尚有一地道圣人在撑腰,而人道却是空空如也,几乎就要消失匿迹。

纵使人道潜藏着足以镇压天道的巨大力量潜能,但从洪荒的历史演变看来,这份潜力尚未觉醒,便已被天道无情地扼杀。

正因为如此,洪荒天道才能一家独大,让人只知道敬畏天道,却忽略了人道和地道的存在。

此刻,萧升心中悚然,对洪荒历史有了新的认知——在这无数的量劫背后,其实还隐藏着更为恐怖的争斗,即天地人三道间的激烈冲突!

“既然天道率先复苏,而地道、人道均已经衰弱不堪,那你为何还要坚持证地道圣人之道呢?”想到此处,萧升不禁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困惑。

面对洪荒天道的高高在上和无边威能,地道、人道已被彻底压制,即使后土并未败北,真的成为了地道圣人,又能改变什么呢?还不是同样会被钳制!

“因觉醒。”后土轻声回应。

“觉醒?”萧升眉头紧锁,不解其意。

“实则,在洪荒初始,天道、地道、人道并无自我意识,力量也因此受限。”

“唯有诞生出一位圣人,方能将这些大道的力量彻底唤醒。”

“而第一位圣人,便是那位道祖。”

后土语气坚定地说道。

“原来如此。”萧升听完,心头豁然开朗。

无怪乎天道这般强大,显然是由于鸿钧成为了首位天道圣人,使其力量得以彻底觉醒。

若后土得以成就地道圣人之位,亦能彻底激发地道之力。

届时,即便难以匹敌天道,但至少也可与之一战。

而在地位上,则更能直逼鸿钧,成为与其并驾齐驱的存在。

显而易见,一旦后土成功,确实有可能扭转局势!这是一个极具可行性计划!

遗憾的是,后土未能成功。

萧升禁不住追问:“既然当初你决定化身轮回,以证地道圣人的身份,想必已经有了周全的准备,那为何最终还会失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