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老大也心动了,尝到甜头

正文卷

第183章 老大也心动了,尝到甜头

陈淮西没受气,小日子过得舒舒坦坦的。

另一边,陈淮旭夫妇大包小揽的回家了。

一家出来两个摊子做生意的,陈淮旭夫妇俩很心动,一合计就把司机的活给辞了,决定回家里来取取经,也跟着摆弄能赚钱的活计。

虽然大家伙凑一块讨论时,都很嫌弃私人经营,可赚到的钱偏偏又让人眼红。

陈丽是个很聪明的女人,人家嫌弃私人经营是不懂行道,实则赚到的钱能够让一家无忧呢!

特别是陈淮西摆酒席,陈淮阳大手笔的给了一个门辅,往少说都得几千块呢!

这些不都是做生意才能赚到的钱吗?

真的要按部就班的去上工,猴年马月才能攒出这点钱呢!

所以,当时她就有想法了。

当哥哥的掏钱给妹妹撑腰的,当大嫂的肯定不能去嫉妒,但是可以跟着学一门手艺赚钱。

不能全家都赚的腰包子鼓鼓的,当老大的却两袖清风吧!到时回家的脸面都没呢!

回到家,陈淮旭就看到陈淮阳在折腾吃了,彼时,面上带点尴尬,毕竟好些年没住家里了,乍然回来,那种感觉还挺一言难尽的。

陈淮阳看他们大包小揽的,老大脸上还带着拘谨,最疑惑,还是没问出口。

“吃早饭了。”

陈家的早饭普遍晚,二老忙着摆摊,晚上睡得晚,保证充足的睡眠,早上就起得晚。

动静太大,容易吵醒人。

陈淮阳对时间拿捏的刚好,饭菜上桌,大家都起了,好不容易回趟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当的。

饭后。

陈淮阳看着老大欲言又止的模样,显然有话要说,却又不说出口的,让他想忽视都难。

“老大,别婆婆妈妈的,有什么想说的就说,搞出一副便秘的模样,闹那样啊!”

“咱们可是一家人,有什么难以启齿的?”

陈淮旭被他一句话噎住,也不藏着掖着了,“老三,我辞职了,也想跟着干点小本经营,你看看我能干点啥?”

陈淮阳视线打量着他,最后却夸赞起了陈丽,“大嫂是个有远见的呀,做事情够果断。”

“开车看似是个铁饭碗,也就这两年了,赚点死工资,够一家开销,但再多也没了。”

“别看下海经商被人唾弃,但赚钱也是真的赚钱,不出5年,有胆识的人肯定都会涌进去,分享那一块蛋糕。”

“毕竟尝到甜头了,谁又能忍住诱惑呢!”

“你们有这想法是好的,说明有胆量去尝试,愿意往前跨进一步。”

“别看咱爸妈受邻里相亲的挤兑,但他们勤快着呢!你瞅着吧,咱家肯定是最先能住进新房里的人。”

“一旦咱家能住上宽敞的新房子,那些在背后说闲话的人都能闭嘴了。”

“嫌弃经商的掉面子,实际上却又是最赚钱的,谁先尝到这块蛋糕,就是比别人多了优势。”

“不过不能算我唆使伱们的,你们自己考虑清楚,毕竟做生意得投入资金,有亏本,有赚钱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去赌。”

陈丽一直在旁边听着,越听越兴奋,“老三,那你觉得咱能干点什么?”

陈淮阳看向她,“大嫂,你想干点什么?大哥都辞职了,说明你们是有规划的,你先说说看。”

陈丽道,“想跟咱爸妈学学,也摆一个烧烤摊,咋样啊?”

陈淮阳点点头,“摆烧烤摊的确能赚钱,不过也能干别的?”

“现在上头下来的决策是提倡经商,白天人流量越来越密集,国营饭店也逐步走到尽头。”

“你们可以白天摆个摊子,折腾点包子,馒头,再煮点三鲜粉,生意肯定也能好到火爆。”

“晚上也就几小时,白天长长一天,肯定更能赚钱的。”

“年轻人精力足,身强力壮的,可以随便折腾,就算白天累一天,晚上睡一觉也能缓过来。”

“就晚上折腾那几小时,多少有点不合算。”

陈丽一听就心动了,“我的真能赚到钱吗?可是咱们不会呀!”

陈淮阳“啧”了一声,“怎么就赚不到钱,你们可以去看看市场,现在工人多,干苦力活不得吃饱啊!”

“不会就学,只要味道凑合了,你们又勤快肯干,赚钱分分钟的事儿。”

“摆摊虽然得经历风霜的,但辛苦几年,把钱攒下来,买个门铺不是啥麻烦事儿。”

陈丽拍板,决定要办,“可咱不会呀!”

“不会就学,先从包子学起,下乡那段时间,面食折腾的挺像模像样的,就把这手艺交给你们。”

陈淮阳手把手的教,不是什么困难的,有个几天功夫学的像模像样了,家里也时刻都飘散着蒸包子的香味。

刚开始吃的香喷喷的,后来吃多了,打嗝都是腻味的。

陈淮阳抬手阻挡,可不能再吃了,“包子学得差不多了,小笼包,饺子多包一些就能熟能生巧了,明天开始煮三鲜粉吧!”

当地有很软嫩的米粉,不用自己折腾,只要跟人定货就成。

三鲜粉,只要汤汁够鲜,就不怕没客人。

夫妻俩学的很认真,陈淮阳也乐意教,毕竟也不是啥困难的,味道凑合就行,只要舍得料,就不怕没人吃。

这时期的人,嘴巴没那么刁钻的,味道凑合就能吃得下去了,他很笃定,摊子摆出来就没有不喜欢的。

煮粉的时候,得配上瘦肉、猪肝、小肠,三样配在一块,才配得上三鲜粉的称号。

煮出来的味道,夫妻两一尝,眼睛都亮了,没加辣椒时清淡爽口,加上辣椒的更是美味绝伦。

这要真学会了,不愁赚不到钱啊!

陈丽很疑惑,“老三,你有这手艺,干嘛不自己摆摊呢?”肯定很赚钱啊!

陈淮阳摆手,解释着,“腾不开时间,小琳得照顾娃,我得管报社,现在又搞运输,整不过来。”

陈淮阳不是爱宣传的人,虽然开了报社,也就在家里说了声,知道有这么回事,并不知道能赚多少钱。

这要是知道,肯定眼珠子都要瞪出来的。

陈淮阳的眼界不在这里,能放的更宽,注定是要走的更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