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朕打算乘球阅兵
圣旨不长,也简明易懂。
首先是盛赞沈沅练兵有术,更是拿他与兵圣孙武相比。
然后是对新军卫此次的剿匪之功,进行封赏。
沈沅本是正四品指挥佥事,晋升为正三品指挥使。
冯紫英与江凡原是从四品镇抚使,晋升为从三品指挥同知。
柳湘莲与赵环则从正五品千户,晋升为正四品指挥佥事。
五人皆是连升两级,这也在意料之中。
新军卫成立之初,这些位置就已给他们预留好,等待立功简拔。
对于新军卫的其他将士而言,也是收获颇丰。
五万两白银,平均到每人身上,都有十两可拿,相当于额外数月的饷钱,在其他军队正常粮饷都难以保障的情况下,这已是相当丰厚了。
当然,那些战死的士卒,会另外得到一大笔抚恤,这也是建军之初,沈沅做下的承诺,让新军卫的将士无后顾之忧。
除了以上这些,圣旨最后一项恩典,还赋予了沈沅简拔千户及以下军官的权利。
这就给了沈沅足够的自主权,也充分体现了皇帝对他的信任。
“臣谢陛下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沈沅领旨谢恩。
身后将士也紧跟着谢恩,山呼万岁,每个人面上都止不住带起笑意。
迎军的数千百姓无不感到惊异,沈沅夺下武状元,才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已是正三品的新军指挥使,绝对的实权武将。
这应该只在大周开国之初才有过吧?
再细想之后,又很快接受,毕竟一支组建两月的新军,就以雷霆之势,解决了困扰京畿多年的顽疾,也难怪连陛下也盛赞这少年有孙武之才。
“都起来吧。”
戴权说着,翻身下马,将圣旨递给沈沅,笑道:“陛下还有口谕,让怀忠随杂家入宫面圣,我们现在就走罢,别让圣上等急了。”
“有劳公公。”沈沅颔首。
他让冯紫英等人押送战利品前往兵部,随后自己便与戴权一起入城,朝皇宫驰去。
乾清宫,御书房。
元祯帝见着戴权领着沈沅前来,面露欣然。
“怀忠来了。”
不知从何时起,他很乐意见这个未及弱冠的少年。
许是自打第一次见这少年以来,他就一个接一个的迎来好消息。
这次新军卫以强势姿态,一举横扫京畿各处匪穴,彻底荡除匪患,让元祯帝看到了强军的希望。
更不必说,还缴得二十多万两的额外之财,再加上此前从宁治齐三府抄没的近百万两,空虚的国库终于缓了一口气。
沈沅上前,恭敬施礼:“臣请陛下圣安。”
“怀忠近日辛苦了,坐吧。”元祯帝虚扶一下,示意沈沅坐下,接着说道:“据怀忠所言,此番剿匪这般顺利,多有赖于千里镜和那个热气球?”
沈沅颔首道:“此番一大收获,便是这热气球在实战中的用途得到了初步验证,臣也为之欣然。”
“真载着人和石头飞了百丈之高?”元祯帝面上露出期盼之色。
千里镜他早早就见识过了,此刻,御案上还摆着新出炉的两支。
而对那颗载人飞天的热气球,他始终未曾亲眼得见。
“不瞒陛下,确实如此。”
沈沅关注着元祯帝的神色,心中不免生出隐忧来。
“朕有一想法与卿商量。”元祯帝思忖一下,正色道:“朕打算在朝阳门外,乘坐热气球检阅新军,怀忠以为如何?”
沈沅闻言,颇感意外。
天子想试乘热气球,这个他早有所察,但乘热气球阅兵,却出乎他的意料。
沈沅本欲解释,但抬眸对上元祯帝那双灼热的目光,又不知该从何开口。
他能理解天子的想法,在满朝文武和万千百姓面前,坐上热气球临空而视,检阅一支军容严整、斗志昂扬的新军,这将给天子增添怎样的威望?
又会给大周带来多大的鼓舞?
“此事.臣尚需些时日准备。”沈沅不再反对,郑重道:“毕竟事关陛下安危,臣必须竭力确保万无一失。”
“大周沉寂太久了,亟需找机会提提气。”元祯帝和声道:“难为怀忠了。”
“臣明白,陛下这些年不易。”
沈沅此话并非虚言,如今的大周,与前世晚明面临着极其类似的局面,天灾不断,外敌环伺,朝局又错综复杂。
即便元祯帝足够勤政爱民,却依旧无法扭转颓势。
因而,天子的求变之心越来越盛,渐渐开始往独断的方向发展。
见沈沅松口应下,元祯帝便不再多说,也没有问少年需要多久准备,他知道应是不会等太久,没必要再给少年徒增压力。
说完此事,沈沅将话题转回剿匪之事,清声道:“陛下,此次剿匪,臣还有另外一个发现.”
他将扬威营都督佥事李元勾结凤凰岭匪寇一事,详细说了一遍。
其中包括李元与蒋山往来的信件内容,以及匪首蒋山的供词。
元祯帝听完沈沅所奏,竟一时无言。
不知是该对挖出毒瘤感到欣喜,还是该对满朝腐朽感到悲哀?
京营高级将领与区区贼寇勾连,这是何其讽刺的事。
默然良久后,元祯帝用极其低沉的声音说道:“恐怕此事不仅涉及到李元。”
沈沅亦觉如此,京营十二团营,每个团营都是都督掌事,同知辅之,佥事的权利并不大。
若说扬威营是凤凰岭山贼的保护伞,那就绝非一个都督佥事李元能抗得下来。
十有八九,扬威营的都督才是幕后那只大手。
元祯帝沉吟片刻,面色变得冰寒。
“戴权,去将赵全叫来。”
“是,陛下。”
戴权应命而去,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就带着锦衣卫指挥使赵全,一同进了御书房。
“陛下。”赵全躬身见礼。
“赵全,你拿朕手谕,以加强京营练兵为由,让振威营都督王宪,与扬威营都督魏忠对调。”元祯帝顿了顿,补充道:“再单独给王宪带一道密旨.”
“臣领命。”赵全得令。
沈沅在一旁静静倾听,揣摩着天子的想法。
元祯帝没有直接捉拿李元受审,应是担心扬威营都督魏忠铤而走险,发动兵变。
于是,先让振威营都督王宪,与扬威营都督魏忠对调,再让王宪暗审李元。
若沈沅所料不错,这王宪定是天子心腹。
如此,便大大降低了京营动乱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