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无民族大义在心

正文卷

第99章 无民族大义在心

用罢早饭,在娇妻的目送下,沈沅出了府门,骑马去往南郊的新军卫兵营。

元祯帝虽没有明确要求何时举行阅兵,但不代表此事不急迫,天子心中应是极为关注。

数刻钟后,他抵达军营,直接来到校场。

“训练得如何了?”

正在发布训令的冯紫英和江凡等人闻言,转眸闻声看去,却见不知何时,沈沅已站于身旁。

“大人。”几人拱手一礼。

江凡笑道:“大人新婚,何不在府上多歇息几日?这里有我们看着,暂时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沈沅道:“将士用命,主帅安能独闲?”

几人知沈沅素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便不做多劝。

冯紫英指了指校场上几个整齐方阵,回道:“得知皇上点名要检阅咱们新军卫,全军将士无不激奋,一个比一个卖命,这几日按大人的阅兵操典练下来,已颇具成效。”

沈沅为了准备此次阅兵,在原来的新军操典的基础上,精炼出了一套阅兵操典,希望在阅兵的那一两个时辰内,将新军的纪律、气势以及战力,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他深知元祯帝阅兵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单纯检验编练新军的成果,也不只是为了提升天子威望,更主要的是为接下来的京营变革扫清舆论障碍。

天子想要的远不止这数千强兵,而是希望大周全军的战力都能上一个大的台阶。

沈沅抬眸扫过数个军阵,见阵列严整,号令如一,气势初成。

“任意挑选五个方阵演练一番。”

冯紫英几人拱手道:“遵命。”

便领命前去校场中点兵,准备一场小型阅兵。

沈沅登上校台,凝眸注视着校场上的一举一动。

不一会儿,冯紫英诸将就随意挑选出五个百人方阵。

随着旗令挥动,军列整齐划一,横竖成线,齐头并进,自西向东,朝着校台这边而来,队列转换行云流水,让看惯了后世阅兵的沈沅也觉得赏心悦目。

纪律严明,令行禁止,转换有序,已是强军之相。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不久前才经历过一场实战,此刻每个士卒脸上都带着刚毅和果决,尤显肃杀之气。

分列式之后,又检阅了搏杀对抗和箭弩攻防,总体而言,训练结果让他颇感满意。

校阅完毕,沈沅复又勉励全体将士一番,随后与冯紫英诸将入了帅帐。

沈沅落座主位,冯紫英、江凡、柳湘莲和赵环分坐左右。

“我会尽快与陛下商定阅兵日期。”

冯紫英几人闻言,皆是眸光闪动,面露潮红,心绪激荡,显然,对此他们也是日夜期盼。

沈沅停顿一下,忽而面色现着几分严肃,看向江凡,语气郑重道:“江同知,接下来有一事重托于你。”

江凡闻言,正色道:“大人吩咐。”

“陛下已经下定决心,阅兵当日要乘坐热气球校阅新军,我始终有所忧虑,思来想去,决定由你陪侍陛下左右.”

沈沅将详细的打算说了出来。

既然无法劝阻天子乘坐热气球,那就只能提前做些准备和预防工作。

待听完沈沅所言,江凡并未犹豫,果断领命。

此事对他而言,有得有失。

所得就是能与天子亲近,将来于仕途必然有益。

所失就是他不能与新军卫其他将士一起,在满朝文武和全城百姓面前,一展风采,对此江凡多少有些遗憾吧,毕竟这阅兵之事也是十年难得一次,此生未必能再有机会。

但江凡也能明白沈沅为何这么安排,适合当担此任的,除了他就是冯紫英,因为他们二人的父亲深受天子信任,连带着他们在天子心中也有了天然的信任。

毕竟是贴身护驾,若缺乏必要的信任,天子也不会安心。

而冯紫英在军营里的职责更重,因此这护驾之责就落在了他江凡这里。

安排完诸多事宜,沈沅便直接骑马奔宫门而去。

他打算向皇帝汇报阅兵准备情况,并商定阅兵的具体日期。

乾清宫,御书房。

元祯帝并没有在批阅奏折,而是静静听着下方两位大臣面陈江南诸事,神情渐渐变得凝重。

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金陵巡抚江仲年,以及金陵都指挥使史鼎。

正此时,就有内侍进来,小心禀报:“陛下,新军卫指挥使沈大人求见。”

元祯帝闻言微愣,随即道:“让他进来。”

江仲年和史鼎互相看了眼,心绪莫名。

俄顷,沈沅入内,一眼就看到两个熟人,不由也是一愣,很快收敛思绪,对着天子参拜见礼。

“参见陛下。”

“坐下说吧。”

沈沅便在江仲年旁边落座,正欲汇报阅兵之事,却被天子抬手打断。

“怀忠的事待会再说,正好你也出身金陵,一起听听。”

元祯帝言罢,转眸看向江仲年和史鼎,示意继续说。

江仲年道:“近半年时间,臣与忠靖侯配合,已查出了浮生会的大部分人员,其中大小官吏两百余人,还有一些儒林世家,和多个豪商巨贾,甚至还有军中将领参与。”

沈沅闻言,略感惊讶,这浮生会渗透竟如此之广,不仅有文官武将,还有士族豪商。

元祯帝冷声道:“他们这是想做什么,组建地下小朝廷吗?浮生会不除,朕心何安?”

江仲年继续道:“陛下,治这些人的罪容易,但臣担忧会引发其他祸事。

数月前,臣惩治了一批县官小吏,结果数日之后,此地就闹起了匪患.”

元祯帝听了,似有所觉,确认道:“江卿的意思是浮生会裹挟百姓制造匪患,以此来威胁朝廷?”

这时,史鼎补充道:“回陛下,恐怕还要严重,臣本打算出兵进剿,不料这些匪寇竟与倭寇合流,由此可见,浮生会之人或与那倭贼也有所勾连。”

此言一出,元祯帝和沈沅心中皆是一凝。

浮生会这些人还真是为了利益,什么也不顾了,如此行径,可有丝毫民族大义在心?

若在后世,这就是十足的汉奸。

自私谋利尚可理解,即便对朝廷反制,这也属内部斗争,何故要选择便宜那些倭贼?

沉寂须臾,元祯帝看向沈沅,沉吟道:“怀忠以往对剿匪之事颇有心得,伱对此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