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SU-152自行火炮营
目前这支部队已经被打残,只剩下几辆轻型坦克和T34/76坦克,兵员更是只有三百多人。
为了让这支部队恢复战力,最高统帅部给这支部队注入了大量新兵,同时从其他部队抽调骨干进来,使它下辖两个坦克团,每个坦克团下面设置了2个坦克营,每营配备了30辆各种装甲车辆。
此外还破天荒的配备了一个重型自走火炮营,装备了12辆SU-152自行火炮。
SU-152自行火炮(英文:SU-152 Assault Gun),是苏联为应对德军新式坦克研制的一种名为KV-14的新型自行火炮。
它装备了一门152毫米ML-20型火炮,其直瞄射击距离高达700米。
并且所有自行火炮都装备了10-RK-26型无线电以及TPU-3型内部通话机。不过它依然沿用了KV-1s坦克的底盘。
由于虎式坦克的出现,SU-152被红军高层要求同时具有较强的反坦克能力。而SU-152自行火炮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上垂直击穿110毫米的装甲,所以如果数门这种自行火炮进行齐射,对德军的虎式坦克甚至费迪南重型反坦克歼击车,都有巨大的杀伤效果。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由于SU-152在战斗中表现非常突出,很快就赢得了“动物杀手”的称号,因为它表现出了令人称赞的摧毁德军以动物(虎,豹,象)命名的各类装甲车辆的本领。
虽然独立近卫第四坦克旅与原来的番号相比,仅仅多出了独立两字,但它的级别更高了,它直属于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
帕罗索维奇中校虽然依然是旅长,但却晋升为上校军衔,算是师级干部了。
由于苏军里并没有大校这种军衔,所以帕罗索维奇上校距离将军仅剩一步之遥。
这个坦克旅跟一般的坦克师旅,都不大一样,没有配备相应的步兵团,反而有些类似德军的独立重坦克营编制,将所有的重装备坦克集中于一点上,然后重点突破!
相当于集团军的尖刀旅。
所以它的坦克配备也是目前苏军装甲力量中最强大最先进的。
至于林辰的安排则是有些微妙,他被安排在了重型自走火炮营任一连连长,军衔也再次被晋升为上尉。
这种升迁速度在亚裔中已经是绝无仅有了,尽管跟他们本土的比起来确实慢了些。
林辰带着他的老部下,重新去审视了下他们的新装备。
这种SU-152重型自走火炮全重达到了45吨,乘员5人,最大的短板就是炮弹储备只有20发,不过考虑到它每分钟才2发的射速,也还勉强能接受。
集团军给这个重炮营提供了从美国援助的道奇卡车,林辰也分到了5辆,令他的自走火炮维护保障能力大大提升。
装备可以说是苏军这边能提供的绝佳配置了,唯一让他不怎么满意的就是兵员了。
这些兵员大多数都是从各地征发的青年农民,少部分是工人,战斗的热情与斗志无疑是高昂的,但这个文化水平就比较糟糕了。
之前林辰指挥的都是步兵,或者坦克兵,对文化的要求相对来说要低一点,如今指挥这种重炮部队,文化程度低的话,很多炮兵的专业术语也不明白啊,那怎么打的准?
他把这些情况向旅长帕罗索维奇上校报告(新的营长还没有到位)了,但也只是换来帕罗索维奇上校一顿吐槽。
“这种重型自走火炮我见都没怎么见过,要有经验的士兵,我去哪里给你变出来?这些装备都是最新研发投产的,一出来就给我们装备了,你还不知足?没有经验就自己摸索出来!”帕罗索维奇上校一通教育后,还不忘画个大饼,
“林,你在我们这里创造了无数奇迹,这次我依然相信伱能创造奇迹,别人不会的,你会啊!只要你能摸索出来方法,那说不定就能很快教会你的部下,让这些重家伙在接下来的反攻中大放异彩!”
林辰听后一阵苦笑,自己真的不会啊,前世虽然是特种兵,也打过炮,但那都是反坦克火箭筒,或者轻型迫击炮。
穿越过来后,也就是打了一通88毫米的高射炮,这已经是登峰造极了。
但SU-152这种炮车,跟传统的火炮都不大一样,如何指挥?如何配合?如何发挥出他最大的战斗力?这些都是一无所知。
最后好说歹说,帕罗索维奇上校终于从军械部门弄来了一些简要的说明书,邀请了一批实战过的家伙来给大家授课。
不过他们的态度委实不敢让人恭维,
当他们看到这里的人几乎都没有当过炮兵,立刻就断定,这支部队要形成战斗力恐怕要明年了。
当林辰看到这样粗浅的上课几乎没什么效果后,他果断的换了种思路,让这些人来教他,然后他再教给骨干,一级传一级,这样的效率不低但效果好很多。
刚开始,这些专家学者看到林辰的简历,那是颇为看不上的,
一个机械厂的学徒工?垃圾!这种高水平的炮兵技术,你能学的会?
不过当正式教授的时候,林辰的学习能力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常规的物理与数学知识根本就已经是走过场,甚至那些炮兵术语里的专业名词,林辰也能说出大部分,至于怎么精准的计算炮火密位,坐标校准等方面,林辰甚至还能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些新思想新技术,让这些专家反而感觉躁得慌,如果不是觉得有些放不下身段,估计早就掏出笔记本来记录了。
特别是林辰对这种自行火炮的优缺点,那更是分析的入木三分。
直言这种火炮的优点的就是口径大,对前线的支援力度不低于传统的拖曳式火炮,如果是炮兵互轰,他们的作用会大的多,当然,前提是要集中使用。
但缺点就太过明显了,
首先,这种自行火炮没有什么近战能力,林辰拿到的这批车辆甚至还没有加装机枪,这就注定了这种车辆只能在后方使用,而无法冲到一线去,那么装备这么厚实的装甲,又有多少意义?
其次,这种火炮的精度很糟糕,必须要采取齐射的办法来弥补,这对于后勤补给来说就比较苛刻了,而苏军的后勤并不出众。那它的作用就不如喀秋莎那种火箭炮了。
那些专家显然被林辰的话惊到了,他们也发现了这批先进车辆的不足,但并没有如此透彻的加以分析。主要是这些武器都刚出来不久,实战检验的时间并不长,而一种新式武器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实战,结合装备部队的实战效果,加上大量的研究分析才能改进。
不管是飞机,还是坦克,很多都是有多种改款,即使到了现代,各国的武器装备也都是一边实战一边改进。
“那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吗?”终于,一名专家忍不住还是提出了问题,他们虽然都是专家,但在学术知识上还是比较有求知欲的,谁不希望自己研究或者参与的武器能在战场上大发神威?
“其实也简单,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弱装甲,增加保卫部队,参照德军的胡蜂自走炮,这样的话,我们的这辆优势就很大。毕竟他的口径很大,如果产量上去了,就会形成强大的机动远程火力。”
通过教学,林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让这些家伙受益匪浅,作为交换,他们也毫无保留的传授了自己所学的知识,让林辰彻底搞清楚了怎么指挥炮兵怎么操作这种自行火炮,发挥出它们的极致性能。
帕罗索维奇上校自然也非常满意,甚至他故意没有往林辰所在的重炮营安置营长,其实就是想让林辰以一连长的身份暂代营长之职,因为他觉得没有比林辰更适合指挥这支精锐部队了。
同时对于林辰提出来需要护卫力量的要求,他也充分予以满足,答应等部队的装备齐全后,就开始给他调拨1个坦克连,确保它的安全问题。
但这些可不是白给的,要求林辰去帮他训练坦克兵,作为旅里的资深坦克指挥官,林辰不仅要抓重型自行火炮营的军事训练,同时还要抓全旅的军事训练,
坦克不足?就用木头搭制的模型先搞起来,熟悉怎么操作,怎么配合,这些都非常关键。
到了后期,甚至一些从别的装甲部队调过来的老兵也主动向他请教起来,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过对付虎式和豹式坦克的作战经验。
林辰也愿意跟他们分享自己在实战中的所思所得所悟。
特别是他能通过一些典型的实战经历,非常详细和直观的描述出苏德双方主流坦克的优缺点,并谈了如何克服,如何改进,这些都令在座的人员大开眼界。
最起码仅仅依靠原来的闭门造车,或者接触到的冰山一角,是根本无法全面了解这些情况的。
通过这一系列的交流与学习,林辰总算是掌握了如何使用和指挥这些“大家伙”了。
他在自己的营内开始了练兵大比武,通过比学赶超,让大家的技能提升的飞快,特别是假象前方的德军防御非常坚固,自己如何利用炮兵迅速为突击部队扫清障碍,都进行了反复推演。
不过令旅内其他团营部队不解的是,林辰对自行火炮炮兵的体能要求极高,日常坚持越野跑步的基础上,还要求人人都会游泳,至少能保证武装泅渡五公里。
这些让不少地方上的部队哈哈大笑,甚至有人调侃,这是林辰想让炮兵部队在打了败仗后还能游泳逃回来。
对于这些质疑,林辰也不多做解释,只是反复强调让自己的部下必须要争分夺秒的进行练习。
帕罗索维奇上校对林辰的这些做法不仅不制止,反而要求各团营纷纷效仿,甚至还要组织人员来学习经验。
他通过实战算是学乖了,林辰这么做绝对不可能是无的放矢,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
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不要别出心裁了,跟着好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学,也许做不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最起码肯定有些效果。
在帕罗索维奇上校的大力支持下,这支部队的作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求战欲望也是空前高涨。
这一切在坦克装备到达后,更是掀起了新一轮高潮。
装备到这个旅的坦克竟然大部分都是KV85坦克,外加一部分T34/76坦克,还有一部分的T60侦查坦克,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反坦克突击炮。
英美援助的卡车更是弄了不少过来,让这支部队称得上是一支准机械化部队了,
不过林辰和帕罗索维奇上校都明白,装备的这么好,给的这么多,意味着在未来作战中必定要领受更艰巨的作战任务。
既然未来的作战定位明确了,这支部队就要开始紧急演练了。
林辰建议主要学习德军的闪击战术,以长距离机动穿插,来突破德军的漫长防线。
“我们缺乏这种经验,如果突进去后,攻不下来,就很容易被德军切断后续补给线,从而被分割包围吃掉。你要知道,我们这个旅不仅是整个第五集团军装备最好的,恐怕也是整个东线最强的装甲部队了。”
帕罗索维奇上校还是有些担心的,德军取得卫国战争初期的伟大胜利不假,但人家在西欧都反复的试验过了,积累了大量坦克部队穿插作战的经验。
而自己的部队里面很多都是新兵,也没有相关的经验,这样贸然投入作战,万一要是折戟沙场,自己就成了卫国战争的罪人了。
“旅长同志,我们可以先练起来,万一需要呢?那我们就能大发神威!这种作战方法能极大的减少部队的伤亡,德军第七装甲师当年用这个办法横扫西欧,自己的损失却微乎其微。”
林辰极力说服帕罗索维奇上校,“当然,我们也要具备攻坚作战的能力,哪怕打消耗战,我们的这支部队也将会是砸碎德军防线的一支铁拳!”
帕罗索维奇上校思索再三,勉强同意。
“好吧,那我们就以攻坚为主,长距离奔袭穿插为辅,抓紧训练,提升部队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