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林辰的话让众人瞬间大惊,只有莉娜还表现的十分淡定。
“你胡说!”理乍得的身体不由自主的开始抖动起来。
“你有证据吗?”
林辰确实没有证据,因为他只能大致推断出来这一情况,想要到德占区拍到他家人的情况,这实在太过于强人所难了。
理乍得也是考虑到这一情况,这才反问了这一句。
看到林辰沉默,他顿时来劲了,
“没有证据,你这就是污蔑,伱要上军事法庭的!”
“唉!”林辰长叹一口气,几乎每个卧底被挖掘出来都是要经历垂死挣扎这个过程,虽然都是老掉牙的戏码,但每次都如此。
无非就是心存侥幸。
“那好吧,我们还是看看你发的这篇时评吧!”
他把时评上的英文,抄在了黑板上,一边抄一边解释,“如果大家从这篇文章的特定位置中,抽选几个出来,你们看看是什么?”
说罢,林辰用红笔,把里面的几个词圈出来。
众人傻眼了。
“超大机群轰炸柏林,鲶鱼。”
理乍得突然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巧合而已,随便一篇文章上,都可以这样抠出点内容来的。”他还在狡辩。
“好吧,那我们再看一看你前几次发布的时评,几乎每次都是我们要出击前发的。”林辰把他以前发的,统统根据特定的顺序圈出来,结果无一例外的都是暗语,通知德军做好准备。
“巧合,都是巧合!”
理乍得少将此刻已经根本就没有什么风度可言了,在那里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
但众人看向他的眼神,已经从刚开始的同情,到现在的愤怒。
坐在这里的人都是精英,很快就明白了该相信谁。
“如果说内容是巧合,那么泰晤士报每次在德国本土刊登后,德军就调动有限的战斗机进行拦截,也是巧合?”林辰再次发出灵魂拷问。
“我们连夜比对了所有发文前后的战事记录,发现只要是你发文后,德军就会给我们造成重大损失,而有两次你因为有事没有发文,盟军的轰炸机群损失就要小的多。”
“所以我还发现了你这篇时评,最后居然还问了一句,巴伐利亚的安全必须要得到保证。这应该就是你的家人所在的区域吧!”
在林辰的这通分析之下,大家都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
此刻对林辰最佩服的恐怕就是莉娜了,刚开始她在听到要调查理乍得少将的时候,她简直不敢想象自己的耳朵,如此一位功勋卓着的将军,怎么可能是德军的间谍?
但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终于大白。
“理乍得,你被捕了!”这时候,从门外走进来几名荷枪实弹的英国皇家宪兵,为首的军官面无表情的向理乍得出示了拘捕令。
“林上尉,你真是聪明绝顶,但你以为你赢了?不,我们都是输家!”
他从口袋里竟然摸出了一个遥控器。
“哈哈哈,我在这里的周围都埋设了炸弹,我死,你们也别想活!”
众人大惊,有人还想要逃离,
“别动,谁敢动一动,我马上让这里夷为平地!”
理乍得已经陷入癫狂。
“能告诉我,你是什么时候叛变的吗?”
林辰可能是在场的人员中最淡定的一个,居然还自顾自的倒了一杯水,悠闲的喝了起来,
“你以为我想叛变啊,他们德国人劫持了我的家人,如果我要不听从他们的指挥,我的家人都要完蛋,你明白吗?国家的安保人员如同放屁一样,根本就拿德国的间谍没有办法。”他说着说着就哭了。
“那也不是你叛国的理由!因为你的叛变,你知道有多少盟军的飞行员死于非命?有多少个家庭为之流离失所?”林辰冷冷的说道,“你的家人命金贵,其他人的命就贱如猪狗?”
“不用说了,我说不过你!玛德,把你调入小组是我最愚蠢的决定!大家一起死吧!”
他开始摁手里的遥控器,
众人一片惊呼和慌乱。
不过
似乎
不仅没有爆炸,周围一片寂静啊!
宪兵们见状赶紧冲过去,把理乍得抓了起来,为首的军官还狠狠的给了他一拳,理乍得的脸上霎时就挂了彩。
“这不可能,怎么会炸不了?”
理乍得绝望的喊道。
林辰戏谑的看了一眼,他当然不可能说出自己对危险有着天然的感知?
其实他来的第一天就发现了这里的炸弹,但他当时只是好奇,直到理乍得说第一个任务是抓卧底的时候,他突然有了灵感。
“你不用叫了,炸弹都被我拆掉了,哦对了,忘记告诉你了,帮你安装炸弹的人,我也全部抓住了,一共是11人,对吧?放心,他们也会被处决,说不定还会死在你前面,鲶鱼先生!”
“不,你是魔鬼!你一定是魔鬼!”
理乍得被宪兵们带走了,嘴里还在嘟嘟嚷嚷的大喊道。
现在会议室里,林辰成了最高长官,大家看向他的目光,也是充满了信任。
“组长,那轰炸柏林的任务,是不是要通知军方取消?”斯科尔斯中校现在已经再也没有当初的桀骜,完全是把林辰当成长官来看待了。
“不用,我就是要让德国人知道我们要去轰炸,嘿嘿。”林辰坏坏的一笑。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绍尔他们也都一头雾水。
“好了啦,大家都不要去问了,过几天大家都会知道是怎么个情况。”最后还是莉娜出面帮他解了围。
后面的日子里,大家都在林辰的带领下尽可能多的研究登陆区域的资料。
这些资料很多都是从1943年起就开始搜集整理的,所以相对来说也不算太难。
不过对德本土大规模的轰炸却始终没有发动。
这样的日子居然一下就过了足足一个月,理乍得少将和被抓获的德军谍报人员全部被审讯,并顺藤摸瓜又抓出了一大批德军奸细,这让大家都非常吃惊,原来德军的间谍网络渗透的如此深。
最后理乍得等人全部被判为叛国罪、间谍罪而被处决。
抓间谍的事情,也算是告一段落。
而更令人振奋人心的是,苏军在东线,开始连续发动春季攻势,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十大反击”的战略行动,德军各重兵集团由于缺少战斗机的掩护而在制空权上吃了大亏。
从而被接二连三的受到重创,无数的精锐师团都在苏军的雷霆攻势下灰飞烟灭。
大家这才明白,林辰的“狠辣”之处。
德军因为迟迟没有遭到盟军的重兵轰炸,因此一直把战斗机精锐布置在西线,而导致东线损失惨重。
这就是所谓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
如今,整个小组对林辰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不料林辰说了一句让大家更震惊的话,
“我估计,明天,最迟后天,我们的超级大机群就要对柏林进行狂轰滥炸了!”
众人一听更加兴奋,
对啊,德军的战斗机部队肯定要紧急调往东线,西线的防御必然空虚,这是轰炸的千载难逢好机会!
事实证明,局势也正如林辰所料,李梅将军那天晚上听了林辰的报告后,把会面时间从15分钟延长到了1个小时,完全同意了他的设想,并从美军精锐部队中抽调力量,配合林辰对德军的间谍组织进行抓捕。
这才有了前面发生的那一幕。
对德国的轰炸,也取得了圆满成功,
盟军这边根本就没有针对柏林轰炸,而是集中轰炸了德军的军事生产区,
少数起飞拦截的德军战斗机,在面对P-51“野马”战斗机的集中打击时,也只有狼狈逃窜的份。
由于此次轰炸携带了大量燃烧弹,这些军工产区受到了重创,可以想象,接下去德军的防御会更加困难,有限的战斗机部队将会疲于奔命,填补日益扩大的防空窟窿。
而最要命的是,苏军在东线的力量正在越来越强,德军中最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也已经顶不住苏军的强大攻势了。
不少德国的仆从国都开始向盟军暗送秋波,整个二战形势已经非常明朗,德国的战败日子不远了。
所以“水手”小组的首要任务也被再次明确,就是要为盟军登陆法国,开辟第二战场,选择一个合适的登陆地点。
小组的负责人林辰,也因功受到了再次晋升,拿到了少校军衔。
金色的橡树叶跟以前的两个链接在一起的小长方形比起来,可要精神许多。
而他的职务也明确了,“水手”小组常务副组长,组长由李梅准将亲自担任,不过李梅将军对战略轰炸的工作情有独钟,哪有空管这个事情?所以组里的工作完全就是林辰说了算。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就已经来到了1944年4月份,
根据历次登陆作战的经验教训,盟军选择的登陆地点必须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战斗机将从英国机场起飞,因此登陆地点必须要在其作战半径以内;
二是海上航渡距离要尽可能短,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海上,从而能达到突袭效果;
三登陆地点附近要有大港口,方便后续的大规模兵力投送与装备补给上岸。
经过了“水手”小组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最终从荷兰符利辛根到法国瑟堡长达500公里的海岸线上,筛选出了三个适合登陆的地区:康坦丁半岛、加莱和诺曼底。
不过再经过进一步的比较发现,
康坦丁半岛地形狭窄,不便于展开盟军庞大的部队与装甲部队,最先被否决。
加莱和诺曼底则是各有利弊,加莱的优点是距英国最近,仅33公里,而且靠近德国本土;
缺点是德军在此区域的防御力量最强,守军全部都是精锐部队,工事无比坚固,地雷密布,并且附近无大港口,也缺乏通过内陆的主要交通线,不利于登陆后向纵深发展。
诺曼底虽然距离英国较远,但优点有三个:一是德军防御较弱,守军据说是三流部队;二是地形比较开阔,可同时展开较多的部队;三是距法国北部最大的港口瑟堡仅80公里。
林辰的心中肯定首选诺曼底,但组内也有意见选择加莱,成功率无疑要高的多。
因此林辰带着组员,数次乘坐B17空中堡垒轰炸机前往实地进行观察,并在战斗机的护航下返航。
德军的战斗机基本都前往内陆进行重点防空,对于林辰等人的高空侦察,毫无办法。
有限的高炮也是威胁程度极为有限。
最终林辰通过自己的强大威望说服了组内的其他人,最终选择向盟军欧洲战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提交了在诺曼底登陆的建议。
盟军高层经过长时间的讨论,结合气象、潮汐和月亮圆缺等情况,终于敲定了这一作战计划,并且为了表彰林辰的功绩,把行动代号定为东方古国的专有名词——“霸王”行动。
这一行动也被定义为盟军最高机密。
而“水手”小组的主要任务也改成了策划对德军的“战略欺骗”。
靠欺骗取得战争的胜利几乎是二战中较为普遍的套路,说起来,德军在这方面还算是“行家里手”,只不过这次它成了“受害者”。
为此在“水手”小组的策划下,为了能让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作战顺利实施,盟军可谓是煞费苦心,在严格隐蔽诺曼底登陆真实企图的同时,还要故意显露将在加莱地区登陆的假象。
为了把德军部署在北欧的27个师牵制住,盟军实施了代号为“银河计划”的电子战。
比如把一个营的兵力伪装成强大的美集团军,在北欧唱起“空城计”:让该营不断朝着多佛尔地区收发电报。
德军的无线电侦听、定位部队测出了盟军的这些无线电通讯,从而判断出盟军登陆的主攻方向是加莱,因为盟军司令部就在加莱的对面多佛尔。
而更绝的是,盟军在加莱对岸的英国东南部,上演了一出由巴顿将军亲自领衔主演的“情景剧”——指挥一支以多佛为基地的第1集团军群,
这支被完全虚构出来的庞大集团军群,居然还能“密集”调动。
在英国电影制片厂的专业指导下,“水手”小组策划了用帆布制造的假兵营、假医院、假仓库,还有用充气球制作而成的假飞机、假大炮和假坦克,他们甚至还找来专业的人才,对这些“装备”进行了涂装,导致德军的侦察机带回高空拍摄的照片后,德军高层都对盟军主力都“部署”在离加莱最近的英国东南沿海地区深信不疑。
而加莱的防御也是不断的被加强,反观其他地方则是变得格外松懈。
根据法国抵抗组织传来的情报,就连这一区域的德军最高指挥官隆美尔本人也回德国老家参加妻子的生日宴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