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孙策之死,周瑜悲痛欲绝

正文卷

第172章 孙策之死,周瑜悲痛欲绝

天幕之上。

“我生在乱世,就是为了当英雄的,转战千里,纵横天下,所向皆破!”

喝着醉意微醺的孙策搂抱着周瑜,说着不着边际的话,大乔小乔在旁边露出了无奈的眼神。

孙策无比霸气的说道:

“凭我手中这一柄长枪,终有一日会插上许都城头,公瑾,这一日不会远了。”

“伯符,我信你!”

“江东,幸得周郎!”

“江东,是我们的江东。”

周瑜和孙策的眼神对视,两人都忍不住嘴角微微上扬,这一幕无比的和谐和温馨。

然,天有不测之风云。

天幕之上简短的播放过一个画面,孙策杀太守许贡。

江东吴郡这个地方的太守名字叫许贡,他就主动写信联络曹操,提议想要担任他的侧翼组织,说可以帮忙陷害孙策。

孙策得知消息后怒发冲冠,命令士兵把这个许贡给绞杀了。

万万想不到的是,许贡的门下有三位食客,他们得知衣食父母被害的消息,就决定要杀孙策报恩,舍命替许贡复仇。

建安五年,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垒相持,孙策暗中盘算袭击许都,迎取汉献帝,便秘密整顿军队、部署将领。

当初,孙策杀死许贡。许贡的幼子与门客逃亡到江边。

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

他骑的是一匹快马,扈从骑兵被远远的甩在后面。这时忽然碰到三个人,这三人都是被孙策所杀的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

孙策一惊,露出狐疑的神色,便问道:

“你们是什么人?”

三人回答说:“我们是韩当的士兵,在这里射鹿。”

孙策有心试探,故意说道说:

“韩当的士兵我全部认识,从没见过你们”。

少顷,三人脸上露出了惊慌的神色。

孙策明悟,说完向其中一个射箭,那个人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

余下二人非常恐慌当即弯弓搭箭,向孙策射来。

孙策面颊中箭。

这时,后面的扈从骑兵寻找到孙策,将刺客全部杀死。

剩下两个刺客在临死之际,狂笑着大喊道:

“哈哈哈,这箭上有剧毒,孙策,你死期至矣!”

孙策露出惊怒的神色,忍不住伸手看向远方,

“不,我大业未尽,怎可死于此处!

快,派快马招周公瑾回来!”

……

很快,正在外出征战的周瑜,接到快马来报!

“将军,将军!”

“何事大呼小叫?”

“传太夫人口令!”

“报,将军,主公遇刺重伤垂危,太夫人命你速速回去有重事相托!”

周瑜脸色骤变,阴云密布,

好看的一张俊脸皱成一团,露出了悲切的神色。

“什么?”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伯符,伯符,等等我,一定要等等我……”

周瑜匆忙布置一番,随后单人匹马,直奔江东。

……

大秦。

秦始皇嬴政幽怨的叹了一口气,把目光看向了天幕之上的少年孙郎,言道:

“好一个少年英雄,可这天幕上有太多太多的遗憾,孙伯符,时运不济呀!”

公子扶苏眼睛微红,尽管是见过了天幕之上太多的生离死别,看到这种场景,他还是久久不能释怀。

他忍不住轻声叹道:

“周公瑾该有多伤心啊,这可是总角之交的挚友,就这样没了!”

大唐。

震撼的兴奋大唐明皇李隆基略微有些生气,只感到有些扫兴,忍不住嘟囔着说道:

“将军就应该死在战阵之上,可惜这孙策孙伯符居然死于小人之手,唉!”

看到李隆基唉声叹气,杨玉环赶紧安慰他道:

“三郎,别生气了,不知道李翰林的诗有没有做好,不如咱们先看看?”

“好!”

略微被杨玉环转移话题,李隆基心中的怨气少了许多,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

东吴。

这一刻现场的气氛有些宁静!

正在庆祝的将士,正在吹牛的将军们,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静静的看着周瑜和孙策。

孙策作为孙坚之子,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赋和领导才能。

他的决断和果断让他在年轻时就成为了一方诸侯,对抗袁术并成为江东霸主。

可以说,江东这个庞大的军事集团能被整合在一起,和孙策的个人威望是分不开的。

江东的情况和蜀汉,曹魏都不一样,江东更像是一个由大大小小股东组成的大公司,

孙策则是这个集团的董事长,虽然他没有掌握全部股份,可他却凭借名望和实力成为了公司的董事长。

而周瑜就是这个公司第二大股东,也是公司的ceo,声望和名望仅次于孙策。

可以说孙策一死,周瑜但凡是有半点异心,就可以轻松掌握整个江东集团,成为东吴的主公。

看着天幕上的场景,周瑜拿着酒碗的手微微一颤,随后应声跌落在地,发生了清脆的响声!

“伯符,怎会如此……”

“早知道,我若能早点劝你,纵马之时不要跑这么快,打猎之时身边多带一个人,你是不是会听?”

周瑜一脸心疼和懊悔的看着孙策,看着天幕上的一切,他心碎不已。

“是不是,就不会死…”

孙策一把搂过周瑜的肩膀,语气轻松的说道:

“公瑾,我若是会听那我就不是孙伯符了,哈哈哈,你若是会劝那你也不是你周公瑾了。

许贡门客…,现在我已经有了防备,大业还未成,那日后我就不再松懈,未成大事之前,不再打猎!

公瑾,日后我一定会多加小心,不再让你心忧。”

“好!”

周瑜嘴唇微动,郑重地答应了下来。

……

天幕之上!

孙策伤势甚重,自知不久于人世,就请张昭等人,托以后事:

“中原正在大乱之中,凭我们吴、越的兵众,三江的险固,足以观其虎斗成败。你们要好好辅佐我弟弟!”

又招呼孙权,将印绶交予他,对他说:

“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

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

“大哥……”

孙权悲痛欲绝,年仅十八岁的孙权有些惶惶不安,他虽自幼聪慧,碰到这种大事,却也失了分寸。

孙策强撑着一口气说道,

“若想安身立业,汝只需记住一点,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切记切记……”

“大哥大哥……”

“退下……大哥只想一人静静,等公瑾回来…等…”

“公瑾…,周公瑾!”

孙策在病榻之上强忍着疼痛,静静的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是夜,孙策硬挺了一夜,终究没有熬下去。

建安五年,江东小霸王孙策去世。

孙策的英年早逝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他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是出色的战将,才华横溢。

许多人对孙策的去世感到惋惜,甚至觉得如果孙策能够活到曹操那个年纪,他肯定不比曹操逊色。

也许刘备不需要和东吴进行谈判。

但是历史上的孙策已经没有机会继续站在历史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