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交代

第二卷 西北王

“这个地方你们还住得惯嘛?”

戴季良的车架终于来到兰州,不过他的时间很紧,9月9日西北理工就要正式开学了,也就是说他在兰州最多只能呆上三天,一时间千头万绪,所以回到新落成的大帅府已经很晚了,早几天就到了的郑氏母女早就等候在那里。

“这不比西安现在有水有电,要苦你们一段时间了。”

“爷,已经很好了。”

虽然这个大帅府要比西安的那个小,但是基本格局是一样的,整个宅子里前前后后五栋小楼,已经昭示着戴季良的意图,不过对于郑氏母女而言却不啻是个天堂,毕竟在这裏她们是大房。

“满意就好。”

戴季良满意的点点头。

“家里的仆俑以后让老高管着,至于安全上我会安排一个排过来护衞的。”

说着戴季良疲倦的舒了口气,郑夫人灵巧的贴了上去,替他按摩着。

“孩子呢?”

享受了半天的温柔,戴季良这才回首看着郑嫣儿。

“已经让奶妈抱去睡觉了。”

郑嫣儿犹如囚笼放出来的小鸟,一旦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就想展翅飞翔一样。

“爷,谢谢你。”

郑嫣儿是有所指的,戴季良不但安排了郑学斌一个理工大学图书馆的闲职,而且给他置屋娶妻以了却这段因果,不过这却让心中一直有着块垒的小妇人彻底的放松了。

“一饮一啄啊!”

戴季良摆摆手。

“我困了,你们一起来陪我。”

“大帅,这位是第四代刚察千户华宝藏。”

早就得知戴季良驻节兰州的时间不长,鄂涛就千里迢迢的带着几个青海湖沿岸的蒙藏贵族赶了过来。

“刚察千户下辖大小20个部落,共2034户,8564人,其中僧侣706人。”

鄂涛依次向戴季良介绍着。

“这位是卓尼土司杨积庆,卓尼土司辖16掌尔、48旗、502旗,所领人口逾4万,是青海少数极大的土司……”

“参见大帅。”

这些在各自领地里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蒙藏贵族们面对不可与敌的压倒性力量,不得不用各自最隆重的礼节向戴季良卑谦地堆砌起脸上的笑容来。

“请大帅接受我等的一片心意。”

随即大大小小的礼物垒了起来,其中不乏贵重的虫草、灵芝、麝香,而更多的马匹什么的还存放在外面。

“诸位都是蕃区世代相承的领袖,欢迎啊!”

戴季良示意几位坐下,然而诚惶诚恐的人们怎么敢呢。

既然如此,戴季良也不强劝,自顾自的坐了下来。

“青海易主已近一年了,说实在的秩序能这么快恢复,你们是有功的,不过,世界潮流的进步势必对蕃区造成影响,你们准备好了接受冲击嘛。”

看着疑惑的几个人戴季良笑了笑。

“青海的资源丰富啊,等到道路建设完成了,各种机器就要源源不断的运进海东甚至海西。我这个人是主张有钱一起赚的,到时候可不要说我事先没有关照过。”

“请大帅放心,我等明白届时该怎么做的。”

戴季良虽然是一口纯正的官话,但是他说得云山雾罩的,怎么可能让这些一直生活在中世纪的人们一下子跃进到机器化大生产的今天呢。

不过即便是听不懂也不妨碍这些地头蛇们向戴季良输诚。

“好!”

戴季良无所谓的点点头。

“之长兄,等一下你给几位签发一张执照状,除了继续授予几位千户和土司的官职外,再分别任命为咱们地方上的团总。”

戴季良这是要把他们当成普通的民团看待,等到适当的时机再从其间抽取精兵组成一个不受制于这些农奴主的独立团队,“再一家批十杆马蒂尼吧。”

这是戴季良的回礼,现在他没有精力去变革当地的社会制度,既然如此还不如保持原样呢,毕竟存在就是合理。

当然戴季良也曾恶意的联想过面对资本大潮冲击的蕃区将来会是怎么个样子,但这不过是又一次的意淫,要触动这些中古的化石们,戴季良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呢。

“之长兄。”

送走了几个喜形于色的蕃区头人,戴季良让留下来的鄂涛坐下。

“蕃区的稳定你是做到了,但是发展该怎么办呢?”

戴季良看着微微一窘的鄂涛摆摆手。

“其他我先不管,第一是移民,没有足够的户口人丁,你是发展不起来的。第二是道路,在西宁和在西安差别大不大,有了道路东西才能源源不断的进来,虽然咱们现在没钱修铁路,但是大车道要扩建,这些人力你可以压一压刚才这些头人。”

说到这戴季良话锋一转。

“关于蕃区的农牧税,你准备怎么收法?”

“暂时划定了玉树区、都兰区、八宝区、刚察区、郭密区、河南亲王区、同仁区、同德区等八个征收区,不过玉树、同仁、同德等几个区还鞭长莫及,都兰方面也有些若即若离,所以主要是对另外4个区开征。”

鄂涛给戴季良详细解说着。

“具体征收方法为,牛每头藏元(折合银元3角3分,句内同)1元,马每匹1.5元,羊5只1元。”

这个税赋还是很沉重的,因为除了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差役。

“不能涸泽而渔啊!”

戴季良摇摇头。

“之长兄,你的身份是个很好的护照,你可以轮流的给他们减税,至于怎么减、减多少、谁该先减谁后减,这个不用我再教你了吧?”

“大帅真是金玉良言呢。”

鄂涛品砸了一会这才笑着点点头。

“回去后,我知道该怎么做的。”

不过鄂涛显然还有其他的话。

“大帅,不过这么一来能不能让王厅长多给青海方面拨些款子呢?”

要知道青海现在是无法做到财政平衡的,全靠甘肃调拨才勉强维持,既然戴季良要求减税,那鄂涛这个要求就不过分。

“做不到啊,各地都在伸手。”

戴季良叹了口气。

“不过今明两年谁都不要想了,海原这一震,咱们有几年苦日子要过了。”

看着鄂涛失望的脸,戴季良吐着底。

“我告诉你,咱们西北的最高机密。”

鄂涛精神一振然而又狐疑的看着戴季良,戴季良却不管他怎么想的,贴在鄂涛的耳边轻轻的说着。

“我手上可以用的活钱只有不到50万了,若是今年再有战事咱们就要申吃卯粮了。”

“啊!”

鄂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而戴季良认真的点点头,于是他明白了,毕竟以自己和戴季良的关系,对方是不可能欺骗自己。

“那好吧,我就辛苦两年,希望等路修好了,这日子能好过些。”

“我说老三。”

送走了鄂涛,天色已经中午了,一早就来的戴书恒终于等到了戴季良的召唤。

“你这个巡阅使简直比北京城里的大总统都要忙,见你一面还真是不容易啊!”

“二哥来了正好,一起吃饭吧?”

尽管戴书恒不愿意吃戴季良的工作餐,但是戴季良只有这点时间,所以也只能凑合一顿了,不过当年戴书恒学生意的时候也没少吃苦,今天就算忆苦思甜了。

“两位嫂子过得还习惯嘛?”

“除了气候还不适应,其他也没什么。”

虽然戴书恒说得轻巧,不过戴季良明白其中的苦乐,几个孩子都留在西安读书,戴书恒夫妇三人孤身来的兰州,语言又不通,能坚持下来已经好不容易了,要有其他的要求就有些过分了。

“我把接收的账目说一下吧。”

戴书恒边吃边报着账,来兰州大半年了,上百个铺子都走遍了,不用看账本就能直接报出来。

“铺子太多,管不大过来,我就和当地的掌柜重新签了合约,现在这些店铺除了招牌都用甘福记以外,每个掌柜都有股份,每年收益我八、他们二,这样整顿下来一年总的利益大约有18万。”

18万,戴季良盘算了一下自己可以分到差不多3万6,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一辈子都赚不到的巨款,但是对自己而言不过是刚刚可以维持住兰州这边的宅子还债和日常的开销。

这远远还不够啊,西安这边的大窟窿靠自己薪水和齐秀那边赚来的几千块是怎么也填补不了的。

“二哥,这个数目不行啊!”

戴季良忽然想到了收缴的那些地,除了马场是直接交给军务局以外,全部交给了戴书恒掌管了。

“地的收益怎么样?”

“几家占的田是不少,不过甘肃的收成差了很多。”

戴书恒直接报了个数。

“而且无论回回和汉人抗租的不少,但一年的米面也就是10来万的样子,仅仅是得过且过罢了。”

“那就卖了。”

戴季良眼光一闪,这些地和他原先想的不同,都有佃户经营,断不可能将其变为西北军的军人农场,那么与其得过且过,还不如卖了以后做实业。

“我让人搞来机器,就是做毛纺什么的,来钱都比士里刨食快。”

“你拿主意,我听你的。”

既然戴季良有了这个念头,戴书恒也顺势表示赞同。

“不过这么大的动静,总归是要有些时间的,真要是贱卖了,你舍得我可不舍得。”

“这个就二哥你说了算了。”

戴季良无所谓说着。

“等有眉目了,我就向上海订货。”

“大帅。”

两个人饭刚刚吃完,还没等戴书恒走人,宋成急匆匆的跑了进来,一见到这个景象,戴书恒知趣的先走了出去。

“哈密王的电报,骑一旅屡次袭扰哈密,对方要咱们主持公道。”

“胡搞。”

戴季良眼眉一挑。

“给马麒打电报,告诉他再有这种事情,就请他干脆到新疆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