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斩草不除根

第二卷 西北王

“钧座,成都的三军联合办事处打来密电。”

宋成报告着。

“速成系和保定系已经倾向接受广州方面的领导,邓锡侯、刘文辉等请求咱们的谅解。”

由于西北一力承担着川军的军火供应,所以这些土大王不得不看着西北的脸色。

“另外杨森的代表已经在西安待了许久了,杨子惠的意思也是让咱们通过奉节一线给他输血。”

“给我接司马。”

戴季良没有马上回答宋成的话,反而拎起了电话给军务局拨了过去。

“司马,江浙方面临走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很好,这件事你要盯紧了,一定要抢先抽空了东南的财富。对了,今年咱们烟土的生意你预估可以进账多少?”

戴季良听着电话里的报告频频点着头。

“很好,你继续忙。”

戴季良挂上了电话。

“泽刚,你马上告诉杨子惠的代表,可以低价出售各式军火给他,条件和其他人一样。至于保定系你也可以这样回复他们,即便双方阵营不同,买卖还是继续的。”

7月下旬北伐军第八军唐生智部李品仙第二师攻占长沙,刘兴师锺祖培旅克复宁乡,击败“讨贼联军”湘军总司令叶开鑫。

7月17日长沙实行党治,取消省宪省议会。

30日唐生智被任命为湖南省政府主席,宣布废除省宪法、解散议会、成立省政府。

“以党治取代民治。”

戴季良向自己的政治秘书陈鸿模陈范卿交代着。

“这就是国民党带给中国的进步。”

讽刺中戴季良充满了无奈。

不是自己不想奋起,但是出头的椽子先烂这句话道出了中国千百年来政治智慧的结晶。

就譬如国民党吧,崛起太速,内部又派系众多,不过是完成了一个形式上的统一罢了,这样的统一,戴季良宁可不要。

“范卿你要做好准备,万一咱们也被迫随了大流,怎么换汤不换药的把咱们西北现在的政治制度延续下去?”

“范卿以为参照广东和湖南的做法,省议员可以变成省参议,县议员变成县参议。”

陈鸿模显然也在研究南方的变化,准备工作也很充分。

“只要不让国民党所谓的党部介入,咱们还是可以将官选的参议员变成民选的代表,一切换汤不换药。”

“一人之智慧有穷,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戴季良点点头。

“国民党的制度中可取的咱们不必一律排斥,至于以党领国这一套则大可不必。”

戴季良随即把自己最近想到的一些不成形的草稿交给了陈鸿模。

“这个东西要保密,你先替我看看有什么要修改的。记住不要用我的名义。”

不过戴季良也明白,以陈鸿模的身份来操持这件事,或多或少有些风声要传出去的,不过这样也好,免得许多人一时接受不了。

“三民主义实践会。”

陈鸿模读着草稿的首页,脸色顿时一凛,他知道这个东西的分量。

“请钧座放心。我一定会广泛的征求各方的意见,特别是那些老同盟会员。”

“佐臣先生。”

送走了陈鸿模,戴季良把王宠佑迎了进来。

“你也知道咱们现在进口的高炉一旦完全投产了,年产量将达到20万吨生铁、18万吨钢的水平。可是咱们没有那么多的铁矿石来喂饱它,这个问题一定要及早解决。”

虽然通过多次地质勘探,西北陆陆续续发现了多个小铁矿,但是一来品味不高,二来开采困难,为了不让西北的重工业陷入无米下炊的境地,戴季良想方设法和山西达成了铁矿石换成品的协议。

不过黄河是道天堑,在风陵渡铁路桥没有完工的今天,仅凭韩城一带的水上运输是远远不够的。

“佐臣先生,您是大冶的出身,也有汉厂的人脉。”

戴季良开门见山着。

“我现在需要你帮我办这样三件事。”

“钧座请讲。”

西北一点一滴的进步,王宠佑是看在眼里的,当然自己也有一份心力在裏面,因此,正像看着自己儿女长大的父母,王宠佑自然愿意为之付出辛劳的。

“第一、您能不能想办法把让汉冶萍向西北提供铁矿石?”

由于汉厂和大冶的两座钢铁厂相继停工,汉冶萍的铁矿石产量也由最高峰时的80万吨下降到了30万吨,因此,有大量的冗余可以向西北出售。

“第二、汉厂和大冶的铁工厂反正也办不下去了,不如把这些设备贱价卖给西北。

第三、南方应该有大量的钨矿,这些矿西北也需要,因此,希望佐臣先生帮我向当地疏通,或是西北合股、或是直接采买。

总之,西北的机器不喂饱,我心不定啊!”

“钧座高瞻远瞩,行!”

王宠佑站了起来。

“我立刻动身去南方。”

“慢!”

戴季良拦住急切的王宠佑。

“等一下,我先打两个电话。”

随即戴季良再次拎起电话。

“司马,你派一个人过来。没错,是陪佐臣先生南下,你先通知唐本楠,让他在武汉的分行准备五十万备用。”

挂上给司马的电话,戴季良随即又给宋成拨了过去。

“泽刚,你立刻派一组人陪着佐臣先生南下。是的,钱已经让司马准备好了,至于其他的什么你可以拿主意。”

王宠佑在场戴季良的话说得隐晦,但是宋成就是干这行的,当然明白戴季良的意思,除了金钱以外,不外乎就是用烟土和女色开道,因此,在电话里回应得非常明白。

“很好,佐臣先生现在我这,等一下你的人直接去矿业署报到。”

“大帅考虑得真是面面俱到。”

听完戴季良的命令,王宠佑满脸带笑,戴季良这个老板会办事,光靠自己的门路的确能打通一些关节,然而有了戴季良的金钱、人力支援,想来是更加无往而不利了。

正说着司马的人已经到了,王宠佑点点头,随即领着这个少校走了出去。

“钧座,这是张道宏做的进军计划,我看过了,旅次行军、宿营、进攻线、补给线,乃至战事不利后的撤退,该想到的都想到了,不愧是西点的毕业生。”

戴季良才静下心来看了会文件,张自力走了进来,随身还携带着那个段祺瑞东床的绥西攻击方略。

现在井秀岳部也已经兵退绥远了,戴季良有自己的考量,虽说让张道宏所做的是蒙古边防司令部东进的计划,但这个计划从开始就是无用功。

“拢总十几万人靡集在察绥,咱们只用一个边防司令部的万把人怕是撬不动这个支点。”

戴季良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张自力,“现在第六师在榆林一线主持防务,陕西几个警备总队就空出来了,朴初兄,山西催得那么急,是不是先派一两个总队入晋呢?”

倒不是戴季良又改变了主意,实际上他明白山西要求的是心理安慰,而兵进山西也可以探探路,熟悉一下地形。

“那就立刻让在绥德的陕西三总队立刻过河。”

张自力思索了一会,这才给出了个方案。

“不带任何重武器,只带步枪、手榴弹,立刻轻兵疾进。而同州的第五总队则为参谋署测绘参谋掩护缓步慢行以坚定山西之心。”

“谢天谢地,西北终于出兵了。”

消息传到太原,阎锡山终于松了一口气。

“立刻让沿路各县准备食粮茶水。”

让阎锡山最为满意的是,西北军入晋的部队是三流的警备总队。

“立刻明文向启予发报,西北援兵已至。”

“前线怎么回事?”

阎锡山的电报一到,商震立刻会意的大声宣播着。

不消一刻,整个晋军战线上欢声雷动。

这个动静国民军方面也同样观察到了。

“快,电询多伦和南口,还有马少云。”

晋军的异常让亲临第一线的宋哲元顿觉不妙。

宋哲元的参谋长石敬亭很快走了进来。

“是晋军的援军到了。”

他将手中抄收的张垣电报局转发的山西太原电文交给了宋哲元。

“西北军的援军已经到了太原了。”

“西北军?”

宋哲元脸色也变了,当初制定东西两翼守、中间攻的方针时他是反对过的。

但是考虑到沿黄河西进宁夏这条路太荒僻了,说不定大军没打到宁夏,已经自行饿毙了这个理由,才最终放弃了西进的机会。

但是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西北军居然会直接援晋。

“快,命令各部立刻再次发动进攻。”

宋哲元咬咬牙,乘着西北军还没到,他还要最后博一下。

然而宋哲元和整个国民军都没有时间了。

8月上旬,奉军第十军副军长戢翼翘攻占多伦,随即威胁张垣。

南口当面的奉、吴、鲁军也再度发动总攻,十几个攻击点上都是罕见的旅级冲锋。

大炮、坦克、飞机轮番上阵。

在这种恶劣的局面之下,国民军遂于8月15日实行总退却,一路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的国民军夺路狂奔。

然而撤退的主动脉平绥路也是连出事故,卓资山机车相撞,下花园翻车,柴沟堡又翻车,一切都处在严重的混乱之中,整个国民军几乎已经没有成建制的部队了。

就在北方联军准备乘胜追击的时候,南方北伐军发动了向湖北进军的攻势。

8月19日唐生智指挥之左纵队渡过归罗江,占领长乐街。

21日左纵队败赵恒惕,22日何键师克岳州,24日李品仙师占羊楼峒,25日占蒲折,28日何键师自临湘渡江,至此两湖的战事急转直下。

“钧座,刚刚接到山西通报。晋军转守为攻,先占丰镇、集宁,继入平地泉,前锋已经进入了绥远。”

宋成飞快的汇报着。

“另外,阎锡山通报,韩复榘、石友三、郑泽生率部已经降晋,他希望。”

宋成吞吞吐吐的,“希望咱们给直、奉两军去电,请他们勿要再入绥远。绥事一切可由晋省自主。”

“这个老抠,眼睛就会盯着芝麻大的地方。”

戴季良愤愤地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不过西北军并无一兵一卒在前线,最近的部队也才刚刚到了太原,要让阎锡山听话几乎是不可能的。

“泽刚,你给山西回电,我部即刻回撤。现在南方事急,还望精诚合作为上,不至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