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林竞

第二卷 西北王

“北京方面已经作出决定,趁冯军和晋军一部被我军调动,前方兵力一时不济之际,主力在京北进行反攻,至于芦汉路、津浦路一线则进行防守。”

北洋最后为什么会失败的呢,原因就在此,当奉军在河南浴血奋战的时候,戴季良在一旁隔岸观火,而当戴季良的主力前出至了洛阳,奉军却在北线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以三、四方面军的一部配置于芦汉路对豫北取守势,其他褚玉璞、孙传芳、张宗昌三部,则配置于大名、济宁、临沂一带,对南取攻势防御。打算先驱逐了冯军再顺势进攻山西,随后再向南发展。”

“我这个三哥想得倒好。”

戴季良闭上眼睛想了想,这份交际处北京站花了大价钱搞来的情报还是对西北的战略抉择有相当帮助的。

“朴初兄,您看是不是可以让黄三喜先撤回来?”

“我看可以。”

张自力点点头,西北军的改编已经开始,虽然几个主力部队现在还有战备任务,但五、六、七、八、九、十这几个师已经开始着手了,一时也就无法动用,因此,第三师一旦归建,那么无论是东出支援14、28师,还是西进增援第十师应付赤俄的挑衅都可以让参谋署手头有了更多的选择。

“不过,应该命令李过和张宾南应以偃师为界,不得轻易冒进。”

“还应该在新安一线构筑前进机场。”

作战处长张道宏补充着,由于北伐军的数量是东出的西北军的十余倍,所以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和最完全的应对。

“同时命令铁甲车队和重炮团做好出动准备,随时接应14、28师。”

“烈敷兄,你做的《查勘绥甘新路线意见书》、《西北国道路线计划书》我已经拜读过了。”

戴季良紧紧握住林竞的手,虽然眼前这位也是国民党的骨干,但他对西北的实地勘测和一系列的着作让戴季良大有相见甚晚的感叹。

“志生跟我提起过好几遍了,部里有你这样的英才,可惜今日才得相见,实乃志翔的不幸啊!”

“志帅过奖了。”

曾经担任过京绥铁路材料处处长、交通部参事的林竞自然知道曾志生和交通部在西北的实迹。

“林某不过只是空言,倒是志生兄在西北作出好大的事业啊!”

林竞感叹着,当然他明白没有眼前这个人的力量,曾志生和交通部也造不出这数千公里的铁路来。

“当然也亏得他遇到志帅,否则也作不出这番伟业来。”

“你们两个就不要一吹一捧了。”

一旁的曾志生却呵呵一笑。

“大哥,你该不是先主遇军师了吧?是不是也该请我这个媒人进去坐坐了,这半天可累死我了。”

“就你嘴贫,在野外工地上怎么没看你站累过?”

话虽如此,戴季良还是松开手将两个人请了进去。

“文翰,拿最好的茶叶来。”

戴季良吩咐一声。

“烈敷兄,你的来意我知道。”

看着林竞一脸诧异的脸,戴季良却笑而不言,随即茶送了上来,这时戴季良才开口。

“南京的问题,我们不谈,我倒是想请烈敷兄过来帮我的忙,就不知道烈敷兄愿不愿屈就宁夏民政厅长的职位?”

“噗!”

却是一边正在牛饮的曾志生一口把茶喷到了地上。

“我说大哥,你也真敢开口。”

林竞不知道,但事先得到过戴季良关照的曾志生这个时候不帮腔什么时候帮腔。

“烈敷兄刚刚来,你就交给他一个省。我帮你这么多,你就给我一个铁路学堂啊!”

“志帅,怎么可以?”

林竞也有些晕了,听戴季良和曾志生的意思,这是让自己主政一方啊。

“林某初来乍到,怎敢受此重任呢?”

连自己都不知道此行是不是做个过客,林竞又怎么敢接受戴季良的聘请。

“何况正如志帅之前所言,林某此行乃系南京方面有托,希望就易帜一事和志帅当面分说。既然忠人之事,又怎么可以接受另一方的重任呢?还请志帅勿要多说了。”

“烈敷兄此言差矣。”

戴季良摆摆手。

“西北和南京的讨价还价是联省自治和中央集权的矛盾,中央要涸泽而渔焚林而猎,西北自然是不会答应的。至于请烈敷兄出马嘛,若是事情不协自然可以等烈敷兄回去交差之后再来西北就任,若是事情协调,则我多要求中央一点,中央岂有不允之理啊!”

虽然戴季良表达出对林竞的殷切,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底线。

“唯有一点,无论烈敷兄是否当这个宁夏民政厅长,都可以回去告诉南京。”

戴季良加重了语气。

“在西北,身负监责之权的议员可以有党有派,但公务员、军人只能秉持中立。至于所谓以党领国、以党干政的各级党部嘛,那是更加不在允许之列。”

“看来最终还是要跟西北军打一仗。”

金树仁还没有到太原,但蒋中正的电报却是一封接着一封催自己南下徐州,再加上西北军接收了洛阳之后还有继续东进迹象,阎锡山不得不下定了决心联合第一集团军在北伐之前先击败西面这个敌人。

“电告蒋总司令,请以一部配合我南路军主力回师郑州。”

当然阎锡山可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领地拱手交出来,因此,按他的意思,只希望第一集团军出动一两个军的力量。

“我对面之西北军唯三四万人而已,我以数倍击之当可克尽全功。”

“总司令,您看阎百川这个山西老抠,既然想借助咱们的力量,却又怕咱们占了河南这块地盘,真是好算计啊!”

第一集团军参谋长杨杰请示着蒋中正。

“您的意思,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应对方好呢?”

“这就是真革命和假革命的区别。”

蒋中正丢下一句硬邦邦的宁波官话,然而他现在还需要借重阎、冯的力量对付北面最大的敌人,因此,绝不能袖手旁观。

“让贺耀祖在第三军团中抽调一部增援吧。”

第三军团是由以第四十军、第三十三军、第二十七军和独立第三师组成的第一集团军第二纵队改编而成,总兵力当在四万人以上。

“我看就让夏斗寅的第二十七军和独立第三师沿陇海路西进。”

杨杰原名锦章,又名漱石,字耿光,云南大理人,曾经插班读过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0期炮科,并在日本陆军大学15期毕业,是国内少见的日本陆大生。

此外他还就任过国民三军的参谋长和前敌总指挥,这样既有学历又有能力的人物却屈居于蒋中正这样一个振武学校出来的三流军人之下,心裏自是也憋在一股子气呢。

不过即便是心中有气,他表面功夫却好,这不,一听到蒋某人的主意,立刻附和着。

“这样既遂了阎锡山的心思,又不伤第三军团根本。”

果然,这让一心想消耗杂牌扩大黄埔系的蒋中正连连点头。

“阎锡山这边有十万人。”

北伐军既然转向,这个声势和动静肯定瞒不住人的,很快这个情报就到了戴季良的手上,形势一下子危急起来了。

“蒋中正派出二万人。”

戴季良和张自力看着参谋在地图上标识。

“黑云压城呢。”

“徐永昌跟咱们交过手。”

张自力担心的却是另一点。

“他一定会小心谨慎的,再加上刘镇华的部队,这次要跟两个老朋友打交道,钧座,是不是让李过他们往回撤一撤呢?”

“刘镇华那一两万人不足虑,我有把握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戴季良摸着下巴深思着。

“不过洛阳这个地形的确是开阔了一点。”

戴季良抬起头看着一边的张道宏。

“新安的机场开始建了吧?”

张道宏点点头。

“很好,那就开始撤军。”

戴季良一指地图上的洛阳。

“咱们就在这摆下战线,要是北伐军应战,咱们就跟他们好好干上一架,要是不应战,国民革命军十几万大军被咱们牵制着,我看到底是谁先完蛋!”

“什么!阎总司令让咱们跟西北军开战。”

戴季良这边的把握还是很准的,一听到要跟西北军兵戎相见,原本镇嵩军的那些军官们顿时脸色就变了。

“总司令。”

不少人还叫着刘镇华原来的头衔。

“要是跟奉军打,咱们二话没有。要是跟西北军开战。”

几个脸色难看的师、团长们,一下子蹲了下来。

“我就怕到时候有兄弟们在背后打我们黑枪啊!”

要知道刘军不少骨干被西北军俘虏过,要说其中没有被西北军收买的,天王老子也不相信呢。

“要不,您跟阎总司令说说,咱们就直开豫北吧?”

“刘镇华的人靠不住。”

徐永昌在他南路军的司令部里如是跟自己的亲信分析着。

“咱们的人上次被西北军又是炮击,又是轰炸的,这回估计也打不起精神头来。不过咱们既然投了阎总司令,那就没第二句话了,咱们先打第一阵,接下来再让四军的傅存怀、五军傅汝钧和十军的李维新他们上场,也算咱们对得起阎总司令了。”

徐永昌虽然说得大度,但是这第三军的兄弟都是跟着他从国民三军一路走过来的,真要是白白送到西北军的炮火下面去,他也肉疼得很。

“至于第一集团军的兄弟嘛。”

徐永昌踱了几步。

“就让他们跟傅存怀一起上吧。”

“总指挥,好消息!”

徐永昌正在这患得患失,突然参谋跑步过来报告。

“总指挥,西北军退守洛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