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几人心里一个咯噔,都明白顾云城这是要事后算账了。邱大嫂和女儿低眉敛目,认错态度良好,张锦绣也低下头,遮住了她一脸的心虚。
“既然做好了当小偷的准备,想必也想清楚了被抓的后果吧?”顾云城转头对顾母道:“娘,我们报官,把这伙小贼送去坐牢。”
邱大嫂面露恐惧,对着顾母就跪下了:“我知道错了,婶子,求求你放过我这一次吧,婷婷她还这么小,不能够坐牢的呀。”
都是做母亲的,顾母既生气她的算计,又有些同情她的遭遇,叹了一口气转过身去不说话了。
“不想坐大牢的话,你们就得配合点。先写一份认罪书,把你们做的事,是谁出的主意统统交代清楚了,再陪我银子。”
“我只是陪着大嫂过来借钱而已,其他的什么也没做,这认罪书我可不写。”张锦绣道。
“还嘴硬?”顾云城说着从张锦绣身上搜出来一个钱袋,“你该不会说我的钱袋自己长了腿跑你袖子里去了吧?”
张锦绣脸色大变,他是什么时候注意到的?
“怎么样?你写不写,不写我直接送官府了。”
被当面抓了个正着,张锦绣还能怎么办?只能乖乖写了认罪书和欠条。
顾云城把银子拿回来,收好了几人的认罪书,这才允许几人离开。张锦绣有些不忿道:“欠条我们都已经写了,就相当于是我们借的,你怎么还把银子收回去了?”
顾云城毫不客气道:“我什么时候说要借你们钱了?这欠条是你们在顾家闹事的补偿!”
走出了顾家的大门,几人面面相觑,这下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亏大发了!
张锦绣心里郁闷着呢,想不明白为什么顾云城房里还藏着个人,这事她不会跟邱大嫂说,但回去可以跟邱郎商量一下,莫不是顾家得罪了什么人?
张家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感觉顾家的态度明显暧昧了起来,婚事也是一推再推,本来还算计着拿聘礼去抵赎金的张大赖算计落了空,无奈只能去服了徭役。
在人群当中没看到顾云城的身影,张大赖心里很不是个滋味,顾云城免了自己的徭役,怎么就不能给自己这个准岳丈出十两银子?
其他人也在跟家人道别,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平静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很快有官兵过来,不知道跟村长说了什么,很快就走了。
傍晚,村子里又召宣布了一件事——上头的粮食不够用,所以接下来的日子得他们去给自家人送口粮,不送人就得挨饿,但事还是要照做的,饿着肚子做事,下场可想而知。
乡亲们嘟嘟囔囔的抱怨个不停,骂官府不做人,拉人做事不给工钱就算了,现在更是连口吃的都没有了,真是要害死人了!
张锦绣站在里正身边,含笑看着底下的村民。她大伯在府衙当差,官府没钱了这事,大伯前几天回家的时候提了一嘴。
上任县令敛财太过导致内库空虚,这件事底下当差的都知道,唯独瞒住了新上任的县令。
那时候她就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一个可以让她和邱郎扬名的机会!
为此这几天她还跑了几趟府衙,不仅借着大伯的便利联系上了赵师爷,还借着看望小姑娘的由头搭上了县令儿子李申。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李家人会认为自己是李善兰的恩人,但这事对她来说是好事,她也就故意不点破。不过现在还不急,得再等等,等事情闹得更大些,到时候她再出手,才更能凸显自己的作用!
村民们骂归骂,第二天还是乖乖做好了饭菜让家里人送过去。没办法,上面的人不把百姓的命当命,他们却不能不在乎自己的亲人。
“那石头这么大一块,得三四个人一起抬着走,绳子把衣裳都磨得破破烂烂的了,还有人干着干着就晕过去了,那官差看也不看,直接就是一鞭子甩过去,拳打脚踢让人爬起来继续干活。”说话的人面色有些不忍,唏嘘道。
都知道徭役苦,如今亲眼所见,更觉得能活着回来简直就是个奇迹!
虽然有家里人送食,但乡下本来就吃不上什么好的,仅仅只是填饱肚子而已,加上每天又要干重活,很快就出现了第一个死人。
第一个人的死的是张家村的人,名字叫张阳。他爹娘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留下他一个人。村子里的人看他可怜,给了他一口饭吃,竟然也慢慢地长大了,在村子里娶了媳妇,媳妇又给他生了个儿子。
如今张阳去了,留下孤儿寡母,也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
张青听到这个消息哭得可惨,儿子还小,不太能明白妈妈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一个劲地说着“妈娘亲不哭”,一边给母亲擦眼泪。
众人看到这一幕,都有些不忍心,纷纷上前安慰。
谁知第二天那媳妇就上衙门去了,想给自己丈夫讨个公道,门都没进就被人丢出来了。
张锦玥听着村里人对这件事议论纷纷,她秀眉轻皱,从上次谣言事件的处理方式来看,县令给她的感觉还称得上是个正直的好官,难道是她看错人了?
还是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
回到家,张翠花跟她说了送饭的事,张锦玥随口同意了,左右不过一点剩饭而已。
青山镇,鸿升酒楼。
“来来来,诸位快请。”张博德殷勤的将人请进来。
进来的几人身着绫罗绸缎,是青山镇有名的大商人。
他们各自聊着天,还不忘打探张博德的口风,“不知师爷这次召集我们过来是要做什么呀?”
“莫非跟新来的县令老爷有关?”佟掌柜猜测道。
“这,我一个当差的,可不敢妄议县令老爷!各位别急,师爷马上就到,不过我敢说是好事。”
听说是好事,众人心里有了底,纷纷从容入座,聊起最近新上任的黄县令来。
上次七夕灯会他们与黄县令不欢而散,最近都隐了下去,毕竟民不与官斗。现在赵师爷带头,刚好可以来探探口风,若是维持前任县令那样,那是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