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当然全都要

正文卷

第204章 当然全都要

两封求援信?别说张和愣住,就算是刚刚提交求援信的崔均都愣住了……

不管是西河郡还是汉中郡,距离冀县都不算近。

按照崔均的说法,也给那边送去求援信。

只是从距离来看,京兆尹这边出发,自然比冀县那边出发更快一些。

“我们才多少兵力?”张和有些纠结,“满打满算五千战兵,同时支援两地怎么看都不现实。”

话说当头,人却看向贾诩和荀攸,自己不打算动脑的话,那么自然得靠他们两个。

不如说,怎么能放着那么高端的谋士,却完全不去用?

同时在听取他们的建议,再进行思考,那么游戏难度会下降至少一半以上。

从无到有自然更难,可只是二选一,那当然更容易。

“咳……”眼看两人还没反应过来,不由得轻咳一声。

“属下以为,可分兵两处(舍弃西河郡)。”荀攸和贾诩同时发话,只是显然意见不能统一。

“说说你们的看法!”张和进一步追问,“文和,你先说!”

主要贾诩居然提出放弃西河郡,这让张和有些疑惑,也有些好奇。

“西河如今还能经营,主要是有长城把匈奴阻挡在外。可董卓和匈奴有交情,上郡也已经被董卓拿下,源源不断的匈奴大军会杀向西河。与其过去支援,不如请崔府君直接过来我们这边还划算。”贾诩回道。

从性价比来说,现在过去西河真没什么用,最后打着打着就成了刘备和董卓大决战。

不过结果如何,都只是便宜关东诸侯,还没有任何利益,傻子才做。

张和点头,贾诩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这判断没错。

“贾先生大才,比我想得周到。”荀攸却是主动甘拜下风。

之前听贾诩要放弃西河,他还有些不满。

结果听他分析,也觉得现阶段真没必要。

主要还是敌人不仅仅是董卓,还有南匈奴。

刘备的势力还有些薄弱,主要还是支援的好处不多,而且胜负难定。

“公达,你的想法也说出来听听,参考一下。”张和示意。

“听说河南尹那边,刚刚收获一批麦子,军粮方面应该不缺。兵力方面,有战兵数千,也有一战之力。若他们趁机北上河东,同时有河内太守相助,也能打得董军不得不过去支援……”荀攸说出自己的想法。

首先请皇甫嵩和朱儁出面,把河东打回来,到时候是安排张杨镇守,还是他们代管另外说。

可董卓因此必须回去救援,西河那边可没有河东富饶,如何取舍董卓当然清楚。

这个时候只需要请镇守北地的乐进,外加这边派出一千人过去支援,西河郡基本就稳了。

荀攸的算计是调动所有可调动的资源,把利益最大化。

尤其他分析,若要南下支援,就汉中那情况,骑兵施展不出来,可只带步卒过去。

北上支援,有关羽和赵云,更有乐进三路大军,遇到四五千的匈奴大军,也没什么好怕的。

当然他说得也算是保守的了,就匈奴的装备情况,关羽一支军队就能对付三千大军!

不过没实际打过,保守点来算也好。

不过汉中也并非不适合跑马,走斜谷或子午谷可能用不到马匹,不过进入汉中另外说。

群山之中一片坦途,张和觊觎这里已经不上一天两天。

不仅是这里适合耕种,以后也方便南下巴蜀……

都说若无荆州关中,那么益州就是死地。

反过来既然已经得到关中,那么益州这块地太重要,毕竟这可是完美大后方!

要过去汉中的话,也不仅仅只有斜谷和子午谷,武都其实也可以过去。

就是要走几天山路,从河池县前往沮县,然后走东狼道进斜谷,还是顺着沔水前往沔阳都可以。

沔阳向东十余里,便是汉中郡治南郑所在。

把这点考虑进去的话,武都那边就不适合出兵。

毕竟自己这边走斜谷甚至子午谷,全程只需要两三天的路程。

可那边到斜谷,就要四五天,甚至五六天的时间。

士卒行军倒是不难,难就难在辎重补给翻山越岭,这路又不是驰道,可不好走。

“伱们的意见我都知道了,考虑得都很周全。”张和点头,“那我也说说我的看法,不过在此之前,还得先把二哥叫过来。”

当即吩咐小吏,把关羽叫过来。

后者镇守关中,自然是在长安内驻扎,不多时就过来了。

“听说有要事相商?出什么事了?”关羽来得很快,主要很少有事值得张和那么急的。

“二哥来得正好,事情是这样的……”眼看关羽到来,张和把两封求援信拿出来,“事情紧急,对方派人分别把信函,送到我们这边和冀县那边。只是大哥要做出反应,少说也要两三天。”

不仅是调集物资那么简单,救援与不救援,怎么救援都需要商议。

更别说信件到他们那里,已经比自己这边慢了一两天时间。

“五弟打算怎么处理?”关羽听说,崔钧是主动讨董,才落得如今这地步,还是崔均的弟弟,那感觉还是要救援的。

如此忠义之士,怎么能看着他被董卓所害?

更别说,还是自己人的家属,于情于理都要救援!

问题汉中那边也派人求援,据说武都,长安和冀县都派人送求援信过去。

算算时间,王修应该已经收到信函,怎么处理却不得而知。

要说刘焉,与刘备还有提拔之恩。

只是擅自派兵攻打汉中太守,这可不是什么正当的行为。

关羽同样闹不准,大哥会不会去救援汉中。

按照他的意思,人家益州的事情就别管了,专心救援西河郡便是。

好嘛,第三个意见出来了,这次是舍弃汉中,专心对付西河。

关羽的顾忌也对,刘焉是益州牧,汉中是益州治下也没错。

只要刘焉的借口说得过去,那还真不好插手。

毕竟刘备是凉州牧,张和是京兆尹,越境救援这事情,反而容易落人口实。

正常来说的确不好管闲事,反正刘焉最多四年就会病逝。

刘璋到时候若‘僭越’继任益州牧,依然有借口南下讨伐。

“二哥,我是那么认为的……”张和说道,“若南下救援汉中,帮太守解围。为了避免刘益州继续派兵攻打,我们是不是要在汉中驻军?苏太守和刘益州闹翻,那是不是会投靠到我们这边?”

最好是他已经死于乱军之中,正好名正言顺把这里占领下来。张和在心里补充了句。

“这可是要和刘益州闹翻的。”关羽提醒道。

“他们能攻打汉中,自然也能出斜谷攻打关中,更可以走沮县攻打武都。如今乱世之相已现,我们不打别人,别人未必不打我们。”张和回道。

“那西河郡怎么办?”关羽询问。

“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当然全要!”张和笑道。

要说张鲁和张修打苏固,这还真有些渊源。

张修从张鲁父亲手里,夺了天师道的天师身份,开发五斗米教祸乱益州。然后被苏固打跑,最后被刘焉收编。失去天师位,只能靠母亲与刘焉的不正当关系生活的张鲁,以刘焉部曲的身份,与从自己父亲手里夺走天师位的张修反攻苏固。最后张修杀死苏固,张鲁反手杀死张修,割据汉中。

刘焉是要割据,但又担心别人说他割据,所以找张鲁当黑手套。

封闭斜谷,杀死过来的朝廷官员。

反正刘焉对外就是说是米贼无道,可实际一直照顾张鲁。直至刘焉去世,刘璋上位不爽张鲁,后者才正式割据汉中。

不过这套娃套得……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