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图书馆落成

正文卷

第218章 图书馆落成

“让田豫和牵招镇守边陲,这可以理解……不过到底还是太谨慎了,就凉州的情况,田豫一个也差不多了。”张和吐槽。

毕竟田豫军中,还有杨任作为副将,两个镇守凉州已经足够。

毕竟湟中义从胡已经完全汉化,连带着白马羌和参狼羌。

烧当羌那边比较麻烦,毕竟他们打不过就跑到青海那边。

换个角度来说,只要镇守金城,基本凉州也就稳了。

总不能指望,西域那些小国联合起来,朝着凉州发动进攻?

牵招或者田豫,可以安排在更合适的地方,比如过去镇守雁门!

实际若是可以,张和希望把鲜卑都给灭了,把胡汉混居的云中,五原和朔方三郡给拿回来。

让自己镇守,不是忌惮自己,而是自己的政绩和战功已经够可怕了,也要给别人一些机会。

刘备很清楚这点,才把自己的副将给派出去,让他们来累积战功。

他们就算有一天,位置自己还要高,依然是自己这一派的。

反而,自己这一派的影响力会进一步提升。

大概是蔡邕的举动,刘备意识到了什么,用这个办法,来告诉蔡邕不要那么大惊小怪。

不得不说,刘备的政治智商明显提升。

不用想也知道,里面有沮授等人的全面分析。

自己和沮授、田丰等人也不是对立关系,除非自己自立。

尤其田丰的性格,肯定是中立且公正的,也因为这样,他越来越得到刘备的重用。

“问题我今年又是什么都不能做?”张和抱怨。

“镇守关中,这本来就是很重要的事情,尤其图书馆就要落成了。”荀攸回道。

贾诩除非有必要,否则不会搭腔,崔均和张既属于实干派,于是荀攸成了吐槽役。

“那不是很正常的吗?”张和没好气的说道,“都一年了,选址到动工,前前后后三个月。结果却因为书籍的问题,延迟到现在才可以开放。”

要说图书馆,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立项。

找好地点,三个月时间就完成图书馆的建造。

可图书的雕版和印刷跟不上,毕竟太多书了!

就算陆续上架,好歹也要先有那么十几卷书充充门面,主要还是张和没有参与后续的雕版。

雕版就这样,不熟练的话,雕坏了就要整体重雕,活字印刷张和暂时也没打算拿出来。

就如同他预料的一样,自从自己名下的书行成立,并且低价出售线装书之后。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别的地方就出现印刷作坊,自己的印刷机就这样出现在人家作坊里。

最后调查的结果,书坊里面查不出什么,却是在工匠的老家找到答案。

别看这些工匠已经卖身,家乡还有亲人。

有一个工匠的大哥突然多了一大笔钱,置办不少产业。

同时把一个儿子过继给工匠继嗣,并且继承这些产业。

不查的话完全不知道,只能说对方为了仿造这印刷机,真就煞费苦心。

当时邹玉有孕在身,没那么多精力去管,对方也是趁机钻了空子。

好在油墨方面出了问题,所以印刷出来的线装书,字都有些糊。

在油墨这块,邹玉之后可是费了不少的心思,好歹没有让配方外传。

只是能弄出那么大阵仗的人,自然是迅速把书籍在各地铺开,张和这边的份额就被蚕食许多。

对于不少读书人来说,便宜且方便的线装书,那不得疯狂入手?

本来也没有版权的概念,字糊点好歹能看清楚。

当正版到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没钱了。

就算后悔,也不可能再为了更清晰的字,更便宜一些的价格,去买同样的一本书。

张和真就庆幸,好在自己没有一步到位,把活字印刷也给弄出来……

书行没办法迅速扩张的原因,说到底就是印刷作坊的产量,主要供应图书馆。

张和就没打算搞饥饿营销,奈何长安这边一书难求,以至于别人看到这商机。

也就是说,为了这破图书馆,张和可少赚了不少。

“至少,图书馆采购的所有图书,都是书坊那边专供,而且都是报销的。”荀攸提醒道。

官方专供货商,仅仅是这个名头,就已经让不少人赚得盆满钵满。

若良心再少点,来点科技和狠活,那么就能赚得更多。

“图书馆是我提出的,哪怕是经过大哥同意的,难道还能拿它当赚钱工具不成?”张和摇了摇头,“所有专供的书籍,都是成本价支付。”

也就是说不进不赚钱,还浪费大量的时间去雕版,好在把这些成本也算进去了。

好处也不是没有,那么多的雕版,当图书馆的订单满足之后,陆续铺开。

就问放眼天下,谁哪个书商的库存,能有自己的丰厚?

可惜,兵法韬略那些,不能拿去出售。

甚至印刷拿去图书馆存放都不行,汉律还是要遵守的。

荀攸是真没想到,已经把商行做得那么大,触角已经遍布整个凉州和关中的存在,居然会按照成本来支援图书馆。

都说无奸不商,张和那么有良心,反而让人不太适应。

“府君,虽然图书馆即将开馆,有些东西必须要提醒一下。”贾诩突然开口,“若真的让所有人免费进去看书,那么很大概率,会得罪全天下的世家豪族。”

“问题我又没有专门划分句读,真惹火我,所有的书都给划上,而且考核都按照这标准来。”张和没好气的说道。

荀攸闻言真就一愣,别说是他,周围一圈的人都不由得看过来。

世家豪族能垄断文化传承,不仅是家学渊博,主要还是垄断对书籍的解析权。

毕竟都特丫有句读,那么更进一步确定标点符号很难吗?

不难,但就是不做!

毕竟只有这样,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解释权在大家手里。

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春秋经》水了一次又一次,只要愿意,还能继续水下去。

《左氏春秋》这大部头更不必说,治经这玩意不知道养活多少读书人。

通过治经出名,然后步入仕途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一旦什么都确定下来,那可就不是打脸,而是彻底否定世家豪族对学问的解释权。

那就真不死不休,没什么好说的。

就荀攸来说,若《荀子》被官方划定标点符号和释义,以后考试都按照这个来……

身为荀子后裔的他们,都不敢确定,先祖的典籍到底是什么意思。

甚至以深入解释这个典籍,作为家族的使命。

结果就纯粹变成自娱自乐了,心情肯定复杂。

再说,任由别人来对自己祖先的典籍指指点点,这多少会让人不高兴。

“府君,三思!”荀攸出面。

“这不还没落实么?”张和回道,“再说真要划分句读,《荀子》肯定归荀氏来注释!”

从办理图书馆开始,张和就很清楚,自己肯定是要得罪一些世家的。

真要怕,那还办个球!

五兄弟,主角火箭发展,其他三人战功真就不多。真什么都给主角也不对,也要给其他三个一些发挥的空间。作为补偿,提拔主角的部将,给他们立功的机会,说到底就是那么一回事。不管徐晃也好,田豫也罢,真发展起来,不还是张和这一派的,反而更多人占据高位,张和的话事权才更多。

这个举动就如同是告诉蔡邕:你这糟老头没事别瞎想那么多!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