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平安归来
大宋西北之外。
天色阴沉,今年的第一场雪看样子不远了。
柔远砦的守军看到十余骑在不远处接近,有人厉喝,“何人?”
城头弓箭手云集,吱呀拉弦的声音听的人牙酸。
十余骑缓缓接近,为首的抬头,“我等乃是端献族斥候,这天没法前行,断粮了,求各位给个方便。”
一番问话后,门开,十余人被带了进去。
晚些,消息被飞速送去庆州州衙。
知州黄定看着消息,叹道:“李德明攻打柔远砦未果,威信受损,便想通过收服端献族来重振声威,此事,不可让他如意。”
通判王耀接过文书,看了一遍,说道:“也不知朝中会如何决断。”
黄定说道:“要紧的是梁沫那个女人,有人说,那个女人就如同是一头母狼,胆敢觊觎她权力的,都逃不过一死。可面对李德明的威胁,她会如何做?”
……
“斥候要及时打探兴庆的消息,拿出存在的钱财,马上去大宋那边采买粮草以及甲衣兵器。”
少女坐在上首,看着威严不可直视。
一个老人说道:“族长,可大宋那边不肯卖兵器甲衣。”
“他们会卖的。”梁沫脑海中浮现了那个男人的身影,莫名的有些咬牙切齿。
……
“端献族一旦被李德明收服,便是给大宋脸上重重来了一记耳光。”王曾说道:“李德明乃是枭雄,威胁是先礼后兵,若是端献族无动于衷,下一步便是出兵。”
“不过冬季出兵不妥吧?”吕夷简说道,同时看了李献一眼。
端献族内附便是这位巨子的杰作,如今麻烦来了。
“对于北辽人来说,冬季出兵会让那些贵族老爷叫苦连天。不过对于身处四战之地的党项人而言,除非天上下刀子,或是自忖不敌,或是代价太大不值当,否则,该出兵时,他们不会有半分犹豫。”
李献说道:“太后,官家,臣以为,这不是坏事。”
“哦!”太后在帷帘后颔首,“你来说说。”
不知怎地,众人觉得太后最近对李献的态度多了些亲切,或是温和。
“西北的日子苦,那些部族在风沙中与天斗,与人斗,也只能勉强活下去。不少部族艳羡大宋繁华,有心依附,可却对大宋……”
李献停顿了一下,“大宋过往战绩令他们心生犹豫。”
万一我刚投靠了大宋,回过头大宋就被打的满地找牙,我找谁后悔去?
“故而臣以为,若此次能为端献族稳住基业,那么,这便是在党项人内部丢下了一颗分裂的种子。”
想想,投靠大宋能吃香喝辣,且不必担心被报复。如此谁还愿意跟着李德明父子在西北吃沙子?
太后意动,“你想用端献族千金买马骨,想法不错。不过老身以为,那等部族多蛮横,见利忘义,不可倚重。若是大批投,说实话,对大宋而言反而是个巨大的隐患。”
太后的话中隐晦的暗示这些部族都是有奶便是娘的货色,可以利用,但万万不可以心换心。
果然,能执掌大宋的女人,眼光之毒辣,令人赞叹。
历史上大宋和这些部族之间往来不少,但大多是墙头草,风往那边吹,他们就往哪边倒。
李献微笑,“臣以为,大宋只会越来越强大。而强大的大宋……”,他目光渐渐锐利,“正需要寻几只鸡来开刀,好生吓吓那些猴子。”
当大宋的国力不断提升,军队不断强大时,无需他的蛊惑,君王就会主动把目光投向四方。
到了那时,行动派的墨家子弟带着兵器,自备干粮,骑着战马奔赴边疆,让那些口炮王者看看,我墨家不但能治理天下,还能上马杀敌。
随即一番商议,宰辅们大多赞同支持端献族。
没人敢冒着奸佞的名头建议放弃……多年后,司马光高喊放弃那些从西夏手中夺取的地盘时,竟然没几个人反对质疑。
那时的大宋,其实已经无可救药了。
“谁来主持?”王钦若问道。
李献的资历不够。
这一点他自己清楚。
故而,他建言道:“曹玮在家中歇息了许久,太后,大宋名将坐在家中无所事事,臣以为,这是暴殄天物。”
“你的意思是让老身竭泽而渔,把曹玮剩余的价值都敲诈一空?”太后难得开玩笑的时候,众人不禁捧腹。
随即,太后令曹玮为华州观察使、鄜延路副都总管、环、庆、秦等州缘边巡检安抚使,防备李德明可能的攻势。
曹玮在家中歇息久了,时常叹息浑身本事无处可用,得到谕旨后,当即纵身上马,在家中的演武场连射三箭……
“据闻曹玮三箭中红心,随后挥刀一个时辰。”王曾很是艳羡,“老夫如今挥刀一刻钟,便手软脚软。”
“一刻钟?”吕夷简看了他一眼,想起自己最近吃的少了些,力气好像反而大了,准备回去试试。
李献随行,先去了曹家见主帅。
“听闻是伱举荐了老夫?”
曹玮坐在家中,大马金刀的摆摆手,“拿酒来,今日老夫与定远侯……还是李巨子?”他看着李献。
“您随意。”李献笑道。
“还是定远侯吧!巨子巨子,老夫总觉着脖颈后面发寒。”曹玮笑道。
二人随即分析当下的西北局势。
“李德明野心勃勃这一点毋庸置疑,他想称帝之心也毋庸置疑。”李献开口就敲定了这个基本盘。
“称帝是大宋的逆鳞。”曹玮目光炯炯,“曾经的家奴,如今却敢称帝,把大宋与官家置于何地?主辱臣死,李德明若是敢称帝,大宋必然出兵。那时老夫若是还能上马,当统领虎贲,直捣兴庆!”
他看着李献,“如是老夫彼时老了,定远侯,别让这份羞辱压在我武人的头上。记住,别让那些狗屁不懂的文人去统军。老夫不怕败绩,老夫是心疼那些白白送死的将士们!”
是日,李献大醉。
第二日,曹玮进宫,准备和大宋君臣分析此事。
李献去了苏家。
“去西北?”
苏成愕然,“去作甚?”
“去转转。”李献看着苏荷在院子里小跑,微笑道,“荷儿这里莫要拘束太过,不过切记不可吃的太过油腻。”
心脑血管疾病最忌讳的便是重口和油腻。
“国安有心了。”苏成很是感动,一身道袍出来的苏唯也听到了,“多谢定远侯。”
“客气了。”李献颔首,招手把苏荷叫过来,“我过几日去西北,你想要什么?”
苏唯本想出门,闻言止步回头。
她总觉得李献对妹妹的情义格外不同,不时能看到他眼中的那种宠溺和情义,仿佛眼前的真是自己的妹妹。
“我要……”苏荷伴着手指数,最后说道:“国安哥哥早些回来。”
“好!”李献起身告辞。
苏唯正好出去,二人结伴而行。
“李贼!”
刚出巷子口,就有两个士子在等候,见到李献就扑了过来。
“为怀德兄报仇!”
没等王贺出手,苏唯独自上前。
呯呯呯!
就见前方身形闪动,随即两个泼皮躺在地上惨嚎。
苏唯回头看了李献一眼,“最好的保命法子,便是自己强大。”说完,她绕过两个泼皮走了。
这!
李献回头,问道:“这身手,如何?”
王贺点头,“犀利!”
李献随后去了国子监,准备安排放假。
没办法,他要重点栽培文彦博和狄青二人,故而此次他们会随行。
“先生,我也要去!”曹倚从小就喜欢打架斗殴,听到这等事,哪里还耐得住性子。
“我也去!”
“我也去!”
十八罗汉尽数举手,齐齐看向后面的常林。
那只手早已举在那里。
“不怕死?”李献问道。
潘成规说道:“祖父去之前留有话,若国有难,潘氏儿孙当重新披甲,佩戴兵器,站在君王之前,为大宋赴死!”
赵普的玄孙赵思聪肃然道:“曾祖说过,赵氏当与大宋共存亡。”
此刻的大宋勋戚中,依旧还有热血。
再过数十年,这些热血尽数换了浅酌低唱,晓风残月。
“好。”李献点头,“我墨家子弟,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此次,我便带你等去见见金戈铁马。”
十八罗汉归家,家人得知后,除去两家,都欢喜的不行。
“只管去!”潘惟熙令人把潘美留下的几副甲衣找出来,喜滋滋的看着潘成规穿上了其中的一副。
“若是败了祖宗名声,你就别回来了。”
曹倚就不用说了,回到家中,曹玮刚回来,脸色微红,却是宫中赐宴喝了不少。
“此去,为父不会把你拘在身边!”曹玮淡淡的道:“沙场之上生死有命,从出征那一刻起,家中就当你是死人了。”
这种觉悟李献也有,不过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觉着没人为自己担心。
要出发了,他知晓路上伙食差,于是亲自下厨整治了些好菜,文彦博去买了好酒,加上一个告假出来的狄青,师徒三人聚在一起喝酒。
喝的微醺,文彦博说道:“先生也该成家了。”
狄青点头,“古时出征,都是家人为将士披甲,先生如今独自一人,凄凉了些。”
李献嘴里不在意,可心中却有些怅然。
他看着如勾弯月,想起了前世的女友。
出发的那一日清晨。
有人敲门,王贺开门,随即来人进来。
“官家?”
出发时为了军容整齐,除去文官之外,都要披甲。正让严大等人为自己披甲的李献愕然,“你来作甚?”
“我还没吃早饭。”赵祯先嘱咐了一句,回身招手,两个内侍抱着一个大盘子过来,上面霍然是一身甲衣。
“回身。”赵祯昂首。
“这是要作甚?”李献嘟囔回身。
赵祯在两个内侍的帮助下取了甲衣,一边为他披甲,一边不满的道:
“大娘娘为了选这身合适的甲衣,令人翻找了宫中图册,可打造又来不及,就在宫中的库藏中翻找,还闪了腰。这不,好不容易找到了这身甲衣。”
李献伸开双手。
双手一沉。
“他们说将士出征必须有家人祝福,必须有家人披甲。你又没兄弟父母,我便来凑个数。”
“嗯!”李献低头,赵祯为他戴上兜鍪,很认真的道:“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