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定北军

正文卷

第157章 定北军

散朝后,李献看到范遥被一群文官围住,神色从容的说着些什么。

“当初范遥曾在西北为官,跟随出击十余次,且酷爱兵法。此次他们推范遥出头,其实还是你的缘故。”

王曾走到李献身边。

“为何?”李献不解。

“你那次试验弄的动静太大,且墨家对外宣称,墨家不止会说,还会做。相形之下,儒家好像只会说。”

王曾叹道:“本来文官领军之事不会在此刻提及,毕竟四海升平嘛!”

老王曾的语气中带着讥讽之意,“可你在西北两战令他们忌惮了,于是有人提议文官领军,便是分散伱的影响力。”

“下次出征便轮不到我了。”李献笑道。

“正是。”王曾说道:“你莫要小看了军功,武人立下军功会被文官打压,可文官立下军功,那便是文武全才。且最要紧的是,文官平日里不领军,故而不会被猜忌。”

“果然是人才。若是把这些心思用在朝政上,大宋何至于此。”李献摇头。

“莫要轻视对手。”王曾说道:“范遥只需在操练上下功夫,而你却大言要扭转武人野心勃勃的势头。老夫不知你从何处来的信心,从汉唐以降,武人但凡长期领军,权倾一方,必然会生出野心。这是必然,你如何扭转?你啊你!你让老夫如何说你?”

“觉着这是个死结?”李献问道。

“解不开!”王曾摇头,“太祖皇帝何等人,也只能杯酒释兵权。前唐帝王更是无奈用内侍领军,以抗衡藩镇。前汉就不必说了,君不君,臣不臣的。”

“拭目以待就是了。”李献洒脱而去,老王曾差点忍不住破口大骂。

“没个正形!”

回到家中,李献令人去把狄青叫来。

“先生。”狄青还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儿,一路飞奔。当他气喘吁吁出现在李家时,李献正在院子里和文彦博微笑说话,见他来了,招手,“来!”

狄青过来,李献拿出一封信,“你家中来信。”

狄青快速看了书信,在信中家人说了些近况,提及有人送来钱财,家里买了些田地,如今日子过的颇为惬意。

“先生……”狄青抬头,李献笑道:“些许阿堵物,值当什么?”

家中给狄青取了个字,汉臣。

“狄汉臣。”李献琢磨了一番,觉得有意思。

汉臣,从字面上看便是忠心耿耿。

“让你来,是我和大理寺丞打赌,各自领军三千,以一月为期,一月后,校场比试。”

“好事啊!”狄青两眼放光,“弟子愿协助先生。”

“不只是操练,要紧的是让这三千人忠心耿耿。”李献叹道:“武人不能再这般下去了,否则迟早会成为夜壶。”

“忠心耿耿?”狄青一怔,“先生,军中将士血勇之气旺盛,且不曾读书,故而一旦被撩拨最易生事。若是想扭转,何其难。”

文彦博点头,“太祖皇帝与太宗皇帝皆尝试过,未果。故而才有了帝王坐视士大夫们打压武人之举。”

都被武人杀怕了!

自作孽啊!

李献笑道:“且等着就是。”

连苏成得知消息后都让苏荷来一趟李家传话。

“爹爹说,此事不易,你莽撞了。”苏荷说完就跑向来福,半路想到了些什么,止步回头,“姐姐被娘关在家里做衣裳呢!”

“知道了。”李献想想苏唯,笑道:“这事儿越发有趣了。”

十八罗汉闻讯都出了不少主意,曹倚想利用曹家在军中的威望来镇压那三千人,被李献一脚踹开。

赵思聪说可威胁,但凡不肯听话的一律逐出去。

“都是馊主意!”李献摆摆手,让这些人渣滚蛋。

但韩琦却留了下来,说道:“先生,可杀鸡儆猴。”

这话倒是有些意思,文彦博都流露出了欣赏之色。

“你这还是士大夫镇压武人的那一套,威压威压,历来威压不长久,必然会反噬。”

威压有用,但不长久,且反作用也很强大。

曹玮不好亲自出面,令家人来传话。

“阿郎说,军中自有法度在。”

曹玮一番话里两个意思,其一,不可动作太大,小心反弹。其二,用法度去制人。

用个人魅力去统军固然不错,比如说李广。但必然会被猜忌。所以最好的法子便是用军中法度去压制刺头。

李献令人去谢了曹玮。

枢密院来人,请李献去收人。

一万人站在校场上看着无边无沿。

范遥和李献站在高台上,曹利用淡淡的道:“最简单的法子,抓阄。一千人为一队,抓到哪一队便是一千人,三次之后滚蛋。”

这个法子二人无异议。

于是开始抓阄。

“丙队。”范遥第一个抓阄,抓到了丙队。

“酉队!”李献第二个。

很快,各自三千人到齐。

“散了。”曹利用令剩下的四千人散去,自己也溜之大吉。

“一月后见。”范遥拱手,压低声音,“扭转武人跋扈的势头吗?老夫记住了。”

这是在提醒李献,莫要忘记了自己的许诺。

如此,李献便比范遥多了一道题,而且是千古难题。

“你笑的像是佞臣。”李献觉得很奇怪,但凡和那群士大夫搅在一起的人,时日久了就会多些气息,像是正气凛然,又像是假道学。

“呵呵!”范遥指指他,“希望一月后定远侯还能这般轻松写意。”

“一月后……”李献冷笑,“大戏登场!”

身边官员提醒道:“二位各领一军,还请取名,方便调遣。”

“琅琊。”范遥取的名字有些古怪,官员看向李献。

“定北!”

“定北?”官员一怔,范遥冷笑,“好大的口气!”

李献却不再多看他一眼,转身就走。

琅琊,定北……

太后把两个军号写在纸上,“琅琊,让老身想到了世家大族。”

琅琊王氏威名赫赫,而定北却有些铁血之意。

“我仿佛看到一个温文尔雅的士大夫,面对着一个冷肃的武人。”赵祯笑道。

“老身不担心演武他会输,可如何保证武人忠心耿耿,这可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之事。他自己给自己寻了个麻烦。不,是那些人挖了坑,他便迫不及待的跳了下去。”

李献不觉得自己在跳坑。

这是他期待已久的机会。

大宋衰败的根源来自于两方面,其一是士大夫这个群体的贪婪,真宗和神宗为此前后发动两次革新,在被士大夫们阻截后惨败,大宋国祚就此再无挽救的可能。

其次便是军队。

有史以来地位最低的军队,大概大宋说第二,没谁敢称第一。

地位低下的武人在早期挡住了北辽人,但澶渊之盟后,多年无战事带来的暖风,吹的君臣陶醉的同时,也把武人的骨头给吹软了。

庞大的军队规模让异族胆寒,但当大宋依照海上之盟夹击北辽时,展现出来的战斗力却令盟友金人差点眼瞎。

这是大宋军队?

还不如北辽人!

北辽军队被金人打成了狗,比他们更弱的大宋军队不是菜啊!

于是金人野心勃勃的开始南下,果然,一路顺遂打到了汴京城下,带着钦徽二宗凯旋。

军队不改变,大宋便是一个独脚巨人。

要想改变大宋军队,就得从根子上切除许多弊端。

一切,都得一步步的来。

将领很快就安排了,定北军都指挥使陈忠,都虞候梁集在第二日请见李献。

李献在授课,二人站在外面,听着里面李献授课,不禁面面相觑。

“……万物都有规律可循,都可解析。譬如说月亮,为何有月食?视野好时月亮上的那些暗色是什么?此后你等可仔细观察,中秋之后交一篇文章来,敷衍了事的,便去井中寻月。”

学生们哄然大笑,接着李献走了出来。

“末将陈忠。”

“末将梁集。”

“见过侯爷。”

陈忠敦实,长得也憨实,梁集却看着颇为油滑,说贼眉鼠眼过了些,但看着就是个满肚子坏水的家伙。

“你二人来的正好。”李献指指前方,率先走过去,二人一人一边跟着。

“那三千人可集结了?”

“集结完毕,不过该如何操练,还得等侯爷来定。”陈忠微微垂首,以示恭敬。

“许多人说武人跋扈,武人野心勃勃,武人……就该死!”李献拿着教案,边走边说,“我在朝中放话,当扭转这一局面,你二人可有信心?”

身后没动静。

李献止步回身,看着低头的二人,“我有!”

午后。

定北军的营地中,刚吃完饭的将士们懒洋洋的在晒太阳。

一边晒太阳,一边说着李献。

“墨家巨子不是学问人吗?定远侯怎地愿意来领军。”

“定远侯在西北击退了李德明,曹公那边夸他是大宋名将呢!”

“此次聚集咱们,说是要和范遥较量,也不知他会如何操练。”

“还不是那一套?”有人冷笑,“定远侯说要扭转我武人跋扈,野心勃勃的态势。”

“小心被人听到。”

一个身体魁梧的都头拍拍胸口,“怕个鸟,就算是定远侯在此,耶耶也敢说,这是吃饱撑的。”

“是吗?”有人在身后问道。

“自然是,你是谁?”都头回身。

身后站着李献,陈忠和梁集一左一右像是哼哈二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