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胡无人,汉道昌

正文卷

第220章 胡无人,汉道昌

立国之初太祖皇帝踌躇满志,一心想恢复幽燕,一统天下。那支骄兵悍将组成的强军也并未辜负他的期望,横扫大江南北。

北辽彼时也被这股子势头给惊住了,采取了观望姿态。

太祖皇帝壮志未酬驾崩,太宗皇帝接过了他的遗志,但很快就原形毕露,被北辽打成狗。

那一战,葬送了太祖皇帝麾下的强军,也给了北辽人强大的自信。从此,北辽人就开始不断侵袭。

西北李氏刚开始也是在观望,颇为恭谨。原想大宋弄不好便是第二个大唐,那么李氏倒也不怕,继续装孙子就是了。

高粱河之战后,李氏把恭谨的面具一撕,频频侵袭大宋。

每一次他们都能有所收获,而大宋的回应就是固守。

原来他们不敢报复?

李氏愕然。

在前汉,在前唐,但凡有异族侵袭,庙堂中总是能听到君臣的咆哮。

“出兵!出兵!”

原来,这个大宋断了个东西啊!

当一个人欺负你,而你总是选择息事宁人时,你不要指望他会消停,而是会变本加厉。

所以,李德明在大好局面尽丧的情况下令人拖死十余宋军俘虏,一是提振士气,二是打击宋军士气,三,是为了泄愤。

按照以往宋军的习惯,他们也只会呵斥。

什么野蛮,什么蛮夷不知礼……唯独没有报复。

伱骂几句我装听不见就是了。

过一阵子大宋依旧会派出使者,重修旧好。

这也是李德明敢于在西北称孤道寡的原因……北辽想祸水东引,不会管。大宋色厉内荏,不敢管。

对外,大宋还得笑眯眯的说,李氏是我大宋一员。

可没想到的是,李献却果断报复,而且手段之残忍,令人震撼。

你杀我一人,我杀你十人。

那份从骨子里迸发出来的狠意和恨意,让那些李氏将士竟然噤声了。

一队队骑兵从麻袋上踩踏过去,那些麻袋刚开始还在蠕动,渐渐的再无声息,渐渐被踩成肉泥。

那些拖着宋军俘虏的骑兵勒住战马,身后,一个奄奄一息的俘虏努力抬头,艰难的看着前方。

他看到了骑兵们在踩踏着那些麻袋,他听到那些敌军在咒骂。

俘虏举起手,想喊一嗓子,可最终迸发出来的却是微不可闻的叹息。

“疼……”

战场寂静了下来。

吕夷简平静的看着前方,身边冯硕低声道:“那竖子风头出尽,更是令人踩死敌军俘虏,这是想收西北边军的心。狼子野心彰显无遗……”

吕夷简知晓没用。

当捷报送到汴京时,狂喜的太后和官家会自动忽略狼子野心四个字。

一千人马能有什么狼子野心?

你当老身是傻子吗?

太后但凡听到这等话,能令人把冯硕的嘴抽烂。

心中只有自己的人,永远都无法和那些悲壮共情,他们会觉得诧异,武人战死沙场不是本分吗?这有什么呢?

吕夷简此刻只想撤回庆州,但李德明还在,他只好冷眼看着李献在那里虐杀俘虏。

两军都在看着,敌军怒不可遏,而宋军却格外欢喜。

“大王!”将领们悲愤的看着李德明。

李德明的怒火却早已消散。

他在盘算局势。

吕夷简挨了这么一下,此后绝对会固守不出。那么,大军攻伐的意义不大了。

最要命的是,此刻军中粮草只剩下三日的量,再不退兵,一旦粮绝,不用宋军攻打,李氏大军就能自行崩溃。

且春耕繁忙,大军在外需要调动大量民夫来转运粮草,耽误了春耕,明年吃什么?

国中那些老对头大概会乘机发难,制造矛盾……

“撤!”

李德明果然下令。

敌军缓缓后撤,宋军大阵不动。

李献策马过来。

“相公。”冯硕提醒吕夷简,不可动怒。

这是此次大战的功臣,吕夷简一旦动怒,或是应对不当,军中会哗然。

吕夷简微笑,“今日大战,将士用命……”

“相公好手段。”

将士用命,一句话便把西北军上下卷了进去……想要功赏吗?那就尽量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拉吧!

放心,相公这里不会卡住你等的请功。

吕夷简反手就把局势扭转回来了一些,冯硕轻笑道:“李献大概要怒不可遏了。”

李献在大阵前下马,阵列裂开一条缝隙,他缓缓走进去。

前方有块空地,黄定就躺在那里,身边是他的大旗。

他茫然看着苍穹,右手还紧紧握着长刀。

李献走过来。

他想到了自己上次来西北时,想到了那时候的黄定。

卫国戍边多年,黄定看着比实际年龄苍老了许多,而且狡黠,滑不留手。

他本以为黄定会在吕夷简麾下选择蛰伏。

可没想到,黄定却选择了亲自带队厮杀。

大宋为何能在以文制武的大背景下抵御住了那些强敌的进攻?

北辽,西夏,金国,蒙古……

这些强敌一个比一个凶悍,随便扔一个到别的地方,都是能一统天下的强势。

可大宋挡住了。

为何?

李献看着黄定。

问守护尸骸的军士,“他有什么交代?”

军士哽咽,“知州说……这个大宋啊!”

“这个大宋啊!”李献叹息,摘掉兜鍪,单手抱在怀里,缓缓单膝跪下。

那个军士跪下。

一个个军士跪下。

就如同是风吹过稻田般的那样,一个个将士依次单膝跪下。

朝着那个人。

……

回师路上,李德明才知晓了此次李献的动作。

“他顺着一路突袭,拔除了多处烽燧和寨子。护送辎重的将领轻忽了,并未在外围安置人马警戒,被他夜袭成功……”

“族诛!”

“是。”

十余骑疾驰而至,带来了李元昊的请示。

“春耕之际,各处少了人手,有人在鼓噪……”

李德明冷冷的道:“加快撤军!”

大队人马疾驰而去。

涂伟回首战场,看到一大群黑鸟在上空盘旋,这代表着宋军依旧没退。

这一战!

“可惜了!”涂伟摇头。

……

庆州城。

李献进了州衙。

“镇远城急需铁矿和兵器。”李献开门见山。

“西北也难。”吕夷简说道,“此战你那里也缴获不少。”

李献麾下并未把缴获上交。

“呵!”李献微笑,“铁矿和工匠,我都要,而且,立即要。”

“跋扈!”冯硕在旁呵斥。

“你是谁?”李献看着冯硕。

“老夫冯硕。”冯硕冷笑。

“在我一路艰难潜行而来时,你在何处?”李献看着冯硕问道:“在黄定率军冲杀时,你在何处?黄定殉国时,你在何处?”

他每句话看似在问冯硕,但却在看着吕夷简。

冯硕冷笑,“老夫在为相公赞画。”

“五万大军被李德明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便是你的赞画?”李献突然大笑。

——吕夷简,你带着五万大军,被李德明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便是你的统军之能?

冯硕面色铁青,想驳斥,可败军之将,不足言勇。

吕夷简淡淡的道:“想来你也通过别人知晓了庆州有铁矿和工匠,来人,查清库藏,给定远侯一些。”

这是城下之盟,但他却不得不答应。

否则就有苛待功臣之嫌。

在这个当口,他不能再惹麻烦。

这也是李献进城的原因,否则他会选择返回。

在袭击粮道成功后,他藏了些粮草在路上,无需庆州补给也能回去。

但有便宜可占,他怎能不要。

韩琦就站在李献身后,看着吕夷简,想到了自己以往对此人的看法。

睿智,长者风范,执政手段灵活……

但此刻,所有曾经的评价都化为两个字:无耻!

“另外,我需要流民。”李献找到了敲竹杠的机会。

“你可有粮食养活他们?”吕夷简淡淡问道。

“这是我的事。”李献说道。

“给他文书。”吕夷简点头,有人去写文书,拿回来给吕夷简签字画押,并用印。如此,便是官方认可的活动。

李献起身,吕夷简开口,“且等等。”

李献止步,似笑非笑的道:“还有事?”

他甚至连吕相都不肯叫一声。

“为何不等老夫兵败时再出现?做出力挽狂澜未果的姿态,载誉而归。”吕夷简说道。

“庆州败了对我有好处吗?”李献反问,

吕夷简呵呵一笑,“庆州丢失,李德明最担心的是什么?是来自于汴京的歇斯底里。庙堂上,君臣唯恐北辽趁势出击,会不顾一切起大军赶赴西北,用大军把李氏大军驱逐出去……

在老夫看来,至少两年之内,攻破庆州的李德明都无法顾及你。有这两年,你可趁势发展壮大。”

这便是从庙堂的高度剖析了庆州丢失后的天下局势,韩琦听了,觉得很有启发。

但巨子会如何说?

韩琦看着李献。

李献把玩着手中茶杯,缓缓说道:“人活着总得有个指望,或是说念想,目的。”

没有目的的人生其实也挺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甘贫乐道,知足常乐……活着就是最大的快乐。

而有目的的人是痛苦的。

有求皆苦。

“你的梦想大概便是成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权柄,挥斥方遒。”

“而我的目的……”

李献起身,说道:

“胡无人,汉道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