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沈状元该当封爵
内监高亢尖锐的声音极具穿透力,将天子的口谕传至观礼众人耳中。
原本打算散去的一些百姓闻言,顿住了脚步,再次看向城楼方向。
有人好奇道:“皇上应该是要封赏沈状元了吧?”
“不然呢,沈状元打造的新军卫,比那京营士卒不知强上多少倍,自是该赏的。”
“那你们说,皇上要赏赐啥?沈状元会升官吗?”
“升官?应该不会,前不久才刚升过。”
“那要赏赐啥?”
“谁知道呢,或许赏些金银财帛犒劳新军吧。”
所有人此刻都有着同样的想法,虽有惊讶,却又觉得理所当然,有功当赏,谁也说不出什么来,只是众人都好奇皇上今日会赏赐什么?
城楼右侧。
黛玉罥烟眉下的明眸闪了闪,看向城楼下打马上前的俊逸身影,轻声道:“沈大哥今日又该得封赏了。”
湘云欢喜道:“沈大哥又要升官啦!”
又要升官?
薛姨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沅哥儿再升上去,得是二品大官了吧?
王夫人则是满心吃味,这沈沅才多大,眼看着官位就离她兄长越来越近了,有些难以相信,再看看自家宝贝儿子.嗯,儿子有通灵宝玉护着,将来定能大富大贵。
心念及此,她抬头看了看身旁的元春,等宝玉当上国舅,自不是那少年可比。
宝钗杏眸微抬,看着几个姐妹,温润笑道:“沈大哥才升官不久,应该没这么快再升的。”
此时,朝阳门前,沈沅已打马行至城楼之下。
“吁律律”
沈沅勒马而停,随后翻身下马,朝城门内走去。
城门虽大开,但天子在上,他不可能直接驰马而入,这样就有些逾矩了,十数万双眼睛正盯着,他不可表现出丝毫恃宠而骄。
进入城门,拾阶而上,很快就来到城楼。
迎着所有人的复杂目光,沈沅坦然从容,快行几步,走到天子近前,恭敬行礼:“臣沈沅参见陛下,恭祝陛下万寿无疆。”
“好,好”
元祯帝看着自己的得力爱将,接连道了几声好字,龙颜上激动之色抑制不住。
顿了顿,畅然道:“怀忠给朕,给大周,练了一支强军啊。”
沈沅朗声道:“臣只是略尽督导之责,其余皆赖将士们勤勉尽心,且新军卫尚需磨炼。”
元祯帝摆了摆手,道:“怀忠无需过谦。”
杨言之,孙兴昌等阁臣看着这对君臣叙话,不免生出担忧来。
此子如此年少,骤得圣宠,如是飞扬跋扈一些也倒还好。
反而表现得这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显露出远超同龄人的心性,只能说.其志不小。
默然稍许,就听元祯帝沉声道:“传旨,沈怀忠练兵有功,恪尽忠勇,今日阅兵更是彰显我大周威武,特封沈沅三等云武将军之爵,钦此。”
天子对此显然早有打算,若是再给沈沅升官,显然太仓促了,毕竟上月才刚从正四品升任正三品指挥使。
不便升官,但可以封爵,以沈沅今日之功,封个三等将军的爵位自是够的。
按大周制,三等将军是正三品,且只是个流爵,无法世袭,算个很低阶的爵位,封给沈沅正好,也是给少年的勋爵之路开个头,待日后他沙场立功,再行晋爵。
一众阁臣、尚书闻言,面色倏变,纷纷出言劝谏。
“陛下,不可啊!”
“陛下,老臣也以为不可!沈沅虽略有薄功,但其所为,皆是尽本职之责,况上月才官升两转,已酬其功,今日岂可再封其爵啊?”
区区一个三等将军的爵位,其实他们还不放在眼里,但沈沅实在太过年轻,而且此子还有他们不得不承认的优秀气韵。
他们担心若开了这个头,沈沅会以极快的速度成长为武勋新贵,届时势必会对当前文贵武轻的现状造成冲击。
说白了,就是沈沅展现出的潜力,让这群文官感到害怕了。
有首辅杨言之,次辅孙兴昌带头,其他文官尽皆谏言附和。
元祯帝看着诸位文臣,目光微冷,他岂能看不出这些人的私心,有几人是真正在为大周为朝廷考虑?
一旁的太上皇看着眼前一幕,深邃的眸光闪了闪,暗暗摇头,这么多年过去了,文武之争依旧这般势如水火,有几人能理解天子的难处。
待一众文臣附和完,城楼上短暂沉寂了片刻,兵部尚书余潜站出一步,沉声道:“臣以为,沈怀忠当封。”
这与前面截然相反的声调,吸引了所有大臣的注意,纷纷带着诧异看向他。
元祯帝也看向余潜,对其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余潜道:“杨阁老,孙阁老,及诸位同僚想必都知道,沈沅之前升任三品指挥使,是因为剿匪之功,而今日封爵,是因他练兵有术,大扬我朝军威,况且还不仅如此。”
他说着,还抬眸看了看城楼上的那个热气球。
余潜虽没明说,但大家都知道,这个热气球就是沈沅所创造,这东西给元祯帝增加了巨大的威信,此功就不在练兵之下。
两项功劳叠加,封一个区区三等将军有何不可?
这时,金陵巡抚江仲年也开口道:“臣赞同余尚书所言,沈沅已是正三品武职,凭今日之功,封个三等将军的爵位绰绰有余,这也是民心所向。”
江仲年话虽简短,却是让众文臣一惊。
今日见证这场盛会的可不只有他们这些官员,城楼下还站着十数万百姓呢。
这些百姓多半是会站在沈沅一边,元祯帝此刻有这些民意支持,完全可以不顾这些文臣的反对。
封个三等将军之爵,你们就在这狺狺狂吠,在天子兴头上泼冷水,天子一怒之下,完全可以携民意再加封沈沅的爵位,到时你们这帮人就只能自食苦果了。
一众文臣陷入犹豫,不再反驳。
而水溶、史鼎、冯唐等武将,瞅准时机,也纷纷出言,表示赞同圣上旨意。
郑崇和王子腾虽不愿见沈沅起势,此刻也不可能站到武将的对立面,便哑口不言。
待所有文臣武将发表完意见,元祯帝面色这才好看了些,对内相戴权吩咐道:“传旨,封沈沅为三等云武将军之爵,另赏新军卫绢帛万匹,银五万两,即刻宣示百姓吧。”
对新军卫也要给些钱帛封赏,以收军心,虽说国库空虚,但这点钱却是不能省,况且沈沅前不久才给他缴回数十万两。
“是,陛下。”戴权应声去安排。
元祯帝转眸看向沈沅,和煦道:“怀忠日后还要继续勤勉用事。”
沈沅闻言,神情震动,露出感激涕零的表情,语气感动道:“陛下皇恩浩荡,不以臣出身微末,加官进爵不断,臣必当鞠躬尽瘁,以报君父之圣情。”
元祯帝看着眼前如子侄般年岁的少年,目光深处暗含几分满意,生子当如沈怀忠。
杨言之、孙兴昌见着这一幕,互相对视一眼,皆能从对方眸中,看到一丝凝重。
没多一会儿,就有内监在城楼上,朗声宣读了元祯帝的旨意,声音传到了每个百姓耳中。
朝阳门下,十数万百姓陷入鼎沸的议论声之中。
“哈哈哈竟没人猜到是这个结果,沈状元封爵啦!”
“实至名归,该封!”
“嗯,人家沈状元凭本事封爵,我们自然支持。”
“据说沈状元出身微末,还不如我等的家世,想不到短短半年就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这何尝不是说明,陛下圣明。”
“对,陛下圣明,沈状元当封!”
“陛下圣明!沈状元当封!”
人群中不知是谁最先说了这么一句,瞬间引起大家的共鸣,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喊出这句话。
不多久,就变成了万人齐喊,最后,变成十万人齐呼。
“陛下圣明!沈状元当封!”
“.”
当这一声声呐喊回荡,反馈到城楼之时,城楼上的所有人皆感惊诧莫名。
文武百官心绪复杂,还真应了江仲年那句话,民心所向啊。
元祯帝颇感欣慰,胸中一股久违的意气风发之感,油然而生,嘴角的笑意,似有些压制不住。
沈沅此刻却让自己保持理性,圣宠、封爵、民心.叠加的有些过了,凡事福祸相依,越是这个时候,他越该警惕,以防暗流。
还好百姓在前面加了句‘陛下圣明’,若是仅喊后一句,怕是元祯帝也该多想了。
沈沅此时虽民心所向,圣眷正浓,却依旧是如履薄冰,他要尽一切可能走到对岸。
城楼右侧。
吴贵妃感受着汹涌澎湃的呐喊之声,抬眸看了看城楼中间隐约可见的少年身影,陷入沉思.
贾府女眷这边,钗黛云迎探惜和秋儿几个姑娘,甚至元春,此刻都已被激昂的欢呼声所震撼。
此刻,端庄娴静的宝钗,秀美云髻之下,柔润杏眸盈盈生光,芳心酥颤不已。
这就是她的夫君,风华绝代的少年将军。
黛玉罥烟眉下明眸闪动,不经意间看了宝钗一眼,眸光中藏着一丝连她自己都没察觉的艳羡。
能与沈大哥这样的男子携手白头,宝姐姐当会一辈子幸福吧。
元春温娴玉容上噙着甜美笑意,这时也看向宝钗,收敛美眸里的羡慕之色,真心为这个表妹感到高兴。
秋儿应该是最为激动的,无他,只因为她此刻满脑子都是少年的那句承诺。
这才多久,沈郎就被封了爵,想必很快就能为她请封诰命了,那时她一定要好好伺候沈郎,嗯~提前点也不是不可以.
不知脑中闪过了什么画面,竟让少女白嫩的瓜子脸,倏而染上红晕,一双美眸泛起莹光.
湘云和三春几个想法则较为单纯一些,真心为沈大哥感到高兴,仿佛看待仰慕的偶像一般。
说来,沈大哥好久没陪着她们顽闹了,倒是有些想念
嗯~阅兵也结束了,接下来,她们应该更容易见着沈大哥了。
贾母此刻却是五味杂陈,沅哥儿二十岁不到,就凭自己的本事封了三等将军的爵。
说来,原东府的珍哥儿也是三等将军,再想到宁国府早已成了沈府,贾母心中也不知该作何感想。
王夫人听见百姓的呐喊之声,只觉得异常聒噪,让她心生烦闷,努力让自己当作听不到,充耳不闻。
薛姨妈则是异常高兴,早已笑得合不拢嘴,满心欢喜压都压不住。
城楼中部,元祯帝微笑着环视群臣一周,道:“午时已到,阅兵演武也结束了,诸位爱卿,就随朕到宫里用宴吧。”
文臣武将闻言,齐声应是。
今日是元祯帝四十八岁寿辰,天子的第四个本命年,自是要与国同庆一番。
太上皇看了皇帝一眼,淡淡道:“朕有些乏了,回宫吧。”
元祯帝并无多少意外,对四皇子高岳吩咐道:“且先送伱皇爷爷回宁寿宫。”
“是,父皇。”高岳应是,带着一群内监和侍卫,先行护送太上皇回宫。
其他大臣看在眼里,也没有什么想法,太上皇为父,元祯帝为子,自没有父亲为儿子祝寿的道理。
而且,太上皇回宫休息,也是为了避免二圣同朝的尴尬,毕竟太上皇数年前就放了所有的权,已不问朝政。
送走太上皇,元祯帝率领大周文武重臣,在一队队锦衣缇骑的护送下,浩浩荡荡朝皇宫行进。
百官女眷也由吴贵妃领着,在锦衣卫护送下,前往皇宫用宴。
沈沅则是先带领新军卫回营,将犒军之事安排了一番,随后与冯紫英、江凡、柳湘莲和赵环几人,一起骑上快马前往皇宫赴宴。
皇宫,太和殿。
今日庆祝皇帝寿辰的午宴就在这里举行。
元祯帝与文武大臣在主殿用宴,吴贵妃与其他宫妃女眷则在偏殿用膳。
君臣同乐,觥筹交错,短暂放下那些繁重的国事,享受这难得的闲暇与欢愉。
而元祯十七年,六月初五,这场阅兵演武的细节,则以旋风般的速度在神京发酵。
很快又会通过朝廷邸报和翰墨斋的小报,以最快的速度传遍整个大周。
至此,沈沅才算真正意义上有了自己可控的力量,为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梦想奠定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