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莫非是见色起意
元春虽还是少女之身,但身处后宫,往日也没少听那些嬷嬷们教导,对男女之事了解的比别的闺阁女子要多上许多。
此刻显然是察觉到了少年的长处,不由美眸含羞,文静端娴的玉容上倏起红霞,一直延伸至脖颈之下。
沈沅尝试着敛去杂思,但血气难压,为了避免尴尬,只好手上扶住少女娇躯,保持上身不动,将下身略微后移几分,脱离接触。
然怀里的娇躯着实绵软,他稍微后移,少女滚烫的身子又贴近上来,长处在那柔软小腹上撞了个结实。
这时,又闻刺啦一声,少女的襦裙在身后彻底被撕扯成了两半,蜂腰玉背上大片白腻裸露出来。
现在正值盛夏,天气炎热,衣衫自不会穿太多,裙中只有一件粉色肚兜和一条粉色亵裤。
元春外面穿着的是合领襦裙,原本严严实实的,不露寸肌。
而此刻,襦裙从身后自上而下成了两半,已是难掩风光,蜂腰翘臀,雪白玉背,尽显少女的凹凸身材。
好在此时周边是几颗高大的槐树遮挡,又较为偏静,远处之人自然见不着这边的旖旎风光。
“唔~”
元春平坦柔软的小腹被顶撞,后背又被扯开,少女羞涩到了极致,粉唇轻咬,粉雕琼鼻不由发出一声腻哼轻吟。
此时不便分离,沈沅只好保持身体不动,就这般静静拥着少女娇躯,扶在腰间的手试着将元春背后分裂的襦裙合拢,这一摸索间,不可避免触碰到了少女的滑腻玉肌,略微感知,就能知道怀中少女的丰腴身材,堪称完美。
元春感受着身后,少年的指间碰触,娇躯不禁轻颤一下,玉腿更显绵软无力,战栗不已。
长这么大,活了二十载,她何曾与男子有过这般肌肤之亲。
沈沅感受着怀里略微颤抖的香软娇躯,微微垂眸,便见着那张绝美玉颜,已是酡红如醺。
心头不由生出几分怪异之感,这位贾府的大姑娘,还真是.敏感
此时毕竟身处皇宫一角,不便久留,沈沅无奈轻唤了声:“大姐姐。”
他一时也没什么好的办法,这里离吴贵妃的承乾宫还有一段距离,元春此时不好穿着这件破损襦裙走出去。
沈沅也不能将自己身上的外衫给元春披上,他待会还要面圣,总不能只穿件单薄里衫去见元祯帝吧。
正在沈沅无奈之时,元春这才稳住心神,糯糯轻语道:“我我让抱琴取件衣服过来。”
“抱琴?”
沈沅闻言,微愣了下,才想起这个熟悉的名字,正是元春的贴身丫鬟。
正在他游思间,便闻元春连着轻唤了几声。
“抱琴,抱琴”
“小姐。”
果然,身后有个娇俏的声音回应,紧接着,一个清秀丫鬟从树后走了过来。
沈沅心中又是一阵古怪,合着不远处还有个小丫鬟在给元春放风呢。
抱琴噔噔噔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了过来,只一眼,就愣住了。
入眼可见,自家姑娘躺在少年怀里,背后的襦裙竟被从上到下撕成了两半。
这.
姑娘不是说过来与那位沅大爷叙话吗?
现在两人怎么就抱在一块儿了,还把裙子都给撕了
听说这位沅大爷还是自家姑娘的表妹夫,莫非是见色起意,要对姑娘用强
可看起来,自家姑娘又好像貌似没有想要反抗的意思,难道是两情相悦.
“姑娘,这这这.”抱琴被雷的外焦里嫩,美眸圆睁,檀口微张,震惊的无以复加。
“别瞎想,非你所见的这般。”元春强忍羞臊,对抱琴解释道:“回头再与你细说,你快先去取件衣裙过来。”
“哦哦!”抱琴压下心中好奇,应声噔噔噔小跑而去。
这旖旎的一幕,最终还是悄无声息收场。
抱琴很快就取来了长裙,元春含羞换上,再没好意思正视沈沅,便匆匆告辞离去。
待这对主仆消失在檐廊,沈沅不由摇头一笑,巧合还真是无处不在,这样的桥段都能让他遇上,好在没有旁人见着,否则,元春这姑娘的清白怕是都没了。
沈沅又在槐树下站了片刻,待彻底消肿后,才走出这小块树林。
再次回到乾清宫门前,经内侍通禀后,沈沅进入了御书房,参见过后,照例赐座。
元祯帝问道:“怀忠,新军卫如今的真实战力如何?”
新军组建半载有余,在沈沅的训练下,一切有条不紊,按部就班。
尤其是上次朝阳门阅兵之后,元祯帝对新军的战斗力有了更高的期待。
沈沅沉吟一下,严肃道:“回陛下,同等兵力下,新军卫对上建虏和倭军,可战而胜之。”
对女真和倭寇的真实战力,他其实并不完全了解,可供对照和评估的依据,无非就是兵部近年的边军战报。
但大致也能有个判断,新军卫如今的战力,应不输其他军卒,再加上数百热气球组成的空中战力,若这样还没底气一战,那就显的太过软弱了。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没人能有百分百的把握,但军队战力本就该要经过血火洗礼,为将者需怀敢战之心。
正如后世艾先生所言,军队里没有鸽派鹰派之分,入了军伍,就应该把战争刻进骨髓,所谓鸽派,那是政治上的平衡博弈,不该属于军人。
“好!”元祯帝感受到沈沅说这话时,身上散发的气势,抚案赞道:“不愧是朕的少年将军,怀忠能有此信心,朕就放心了。”
若真如沈沅所言,那平倭伐虏就不是难事了。
要知道,论兵力,中原王朝都是远超女真和倭寇的,甚至他们加起来也未必有大周多。
以往之所以败多胜少,就是缺乏应有的战力和士气,而这两点,新军卫都能有效补足。
一旦京营整军完成,边患就不足惧矣。
“对于建虏和倭寇,怀忠以为该先处理哪一方?”
“臣以为,当先平倭患。”
“哦?详细说说。”
沈沅沉吟一下,徐徐道来:“陛下,单论战力,东倭不如建虏远矣。
然论当下对大周的影响,东倭尤胜建虏数倍。
建虏卧兵于辽东,但我大周有山海关为屏,又可联合朝鲜与蒙古,对建虏形成战略牵制,女真大军短时间很难入关犯境。
而倭患却不同,东倭来自海上,面域极广,大周难防,近年来,倭寇频繁袭扰我东南沿海,这些都是富庶之地,更是我大周的钱粮供给之源,倭患对大周造成的损失远大于东北的建虏。
因而臣以为,应当先平倭患,让江南得以休养生息,之后再伐建虏。”
短期来看,倭寇造成的破坏更大,不断袭扰大周的财税重地,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国库收入的两到三成。
长期来看,肯定是建虏的威胁更大,一旦等女真积蓄足够的力量,攻入山海关,那影响的就不是一城一地了,很可能会是王朝倾覆。
元祯帝静静听着,中间并未打断,直到沈沅说完,他思忖片刻,说道:“怀忠所言有理,然平倭也非易事,真如怀忠所知,倭寇长年游击袭扰,让我大周顾此失彼、防不胜防,对此,怀忠是否有什么良策?”
沈沅对此,早就思忖过许久,心中已有方略。
“臣以为,想要剪除倭患,需分两步走。”
元祯帝闻言,眸光一亮,耐心听着沈沅下文。
“第一步,诱歼倭寇主力,设下有足够诱惑力的鱼饵,引诱倭寇收拢兵力来攻,我军争取一战而定,歼灭其主力。
第二步,在东南沿海,开展民间团练,做好长期巡察,防范小股倭寇劫掠。”
其实还有第三步沈沅未说,那就是王师渡海远征,直达倭寇本土,犁庭扫穴,灭掉倭国。
只是此事所耗甚大,一个不好会让女真趁虚而起,没有八成以上的把握,他不想提及此事,以免元祯帝取得小胜之后,急于求成,带来巨大隐患。
元祯帝咀嚼着沈沅的方略,问道:“怀忠所说这第一步,该以何饵相诱?”
“臣尚在思忖。”
沈沅心中实则已有计策,但为时尚早,现在还不宜拿出来讨论。
元祯帝点了点头,相比第一步,他对第二步更为疑虑,凝眉道:“若照怀忠所言,这民间团练一开,是否有生乱的隐患?”
也不怪皇帝担心,发展民团虽说可以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但也存在巨大隐患。
谁能保证这些民团发展起来,不会反过来威胁到朝廷,一个不好,就会演变成军阀割据,诸侯争霸.
对此,沈沅自也想过。
“各民团的人数可做些限制,由朝廷轮流派遣百户至民团带训。”
这实际上就是将民团变成预备役的性质,平时组织轮流巡逻,拿点朝廷的补贴,战时能快速成军,接受朝廷整编作战。
这样的预备役很难形成割据,而且朝廷还有强大的中央军镇着,除非王朝彻底腐朽,致使天下大乱,届时这些民团才有可能勾连做大。
真到那时,改朝换代对大周也不冤。
听闻沈沅的话,元祯帝心稍安了些,但此事涉及国策,也不是马上就能拍板做决定的,今日沈沅提出来,只是给天子斟酌。
要完成沈沅说的这两步,其实还有一个障碍,那就是江南的浮生会,这个组织若是不清除或者打破,诱歼倭寇主力和开练民团就都是笑话,断无成功的可能。
所以还要看江仲年、史鼎、林如海他们在江南能否取得成果。
元祯帝自然能想到这些,沉吟稍许后,将此事暂且搁下,看向沈沅,问道:“关于新军训练,怀忠接下来有何计划?”
沈沅道:“近期,臣去军器监又了解了一番,臣打算将火器配备到新军。”
“怀忠是说那火铳?”
沈沅点了点头,说道:“臣打算对火铳进行改进。”
大周此时使用的火铳,实际就是火绳枪,装填点火都极其麻烦,准度也极低,距离稍远一些,弹珠就不知偏到哪去了,而且雨天还不能使用,真还不如弓箭来的有用,因而并不被广泛使用。
按照时间推算,欧洲此时应该已经出现了燧发枪,依靠大周当前的工艺水准,将火绳枪改造成燧发枪并不难,而使用效率却是质变。
除此之外,还可以制造些适用于热气球投掷的火雷。
火枪队,热气球搭配火雷,面对大周周边的敌人,简直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元祯帝闻言,心中生出期待来,沈沅能造出热气球,想必说改造火铳,也非信口之言,说不定真能给他带来惊喜。
皇帝欣然道:“怀忠放手去做,朕会让李光配合伱。”
元祯帝所说的李光,就是军器监现任监正。
自从沈沅在军器监兼任少监之职后,他想做什么,李光基本上都是极力配合,除了因为天子的旨意外,李光对沈沅也是非常看好,现在有机会交好,未来说不得能抱上一只大腿。
越是这种边缘部门的官员,越是能放低姿态去交好,投资未来。
反而是武勋一系的人,个个眼比天高,即便内心知道沈沅比他们有能力,却还是会表现出轻视,只能说,阶层固化后,有些人的优越感是刻进了骨子里。
沈沅与元祯帝又说了一会儿,正事聊完。
他沉吟一下,说道:“臣还有一事,奏请陛下施恩。”
元祯帝闻言,眸中带着好奇,和声道:“何事?怀忠但说无妨。”
眼前少年近期给天元商行让利,实则也算一笔不小的功劳,只是不太好拿到朝廷上去说。
天子正想着在其他地方给予沈沅一些恩泽,此时少年自己提出一事,他自是乐见的。
沈沅并未有过多犹豫,直言道:“臣想向陛下求一道恩旨,让承乾宫女史贾元春离宫返家。”
元祯帝听完,微愣了下,这才想起贾元春是谁,及其与沈沅的关系。
“怀忠是指荣国府的那个长女?说起来,此女算作你的妻姐吧?”
沈沅颔首,站起身,朝元祯帝恭敬一礼,言词恳切道:“贾元春确乃微臣夫人的表姐,少时入宫侍奉贵妃娘娘,至今已逾七载,近来日益思念家中亲人,盼望返家尽孝,请陛下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