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二哥的手艺,出人预料
这年头的人情世故,就是质朴。
你带他们挣了钱,同时也靠他们挣到了钱。
他们反倒回过头来感谢你。
只能说,现在有个挣钱的机会,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吴巍打开篱笆院的门锁,就在堂屋里一一接待。
可惜事发突然,家里头连口热水都没有。
好在来的,大多是老爷们,有烟就足以招呼了。
很多人更是只打个照面,留下礼物,就起身告辞了。
不善言辞、默默无闻在他们身上,体现到了淋漓尽致。
饶是如此,吴巍也花费了俩个多钟头,才陆续接待完他们。
等到众人散去。
堂屋堆了满桌子的烟酒糖果,以及一地的土特产。
这些都还算是好办的。
真正难办的是院子里到处扑腾的鸡鸭活物,以及水井边上那一大盆的活鱼。
这要是不妥善安顿好。
半夜里,全都便宜黄大仙了。
好在天色尚早,趁着马海涛还没走,吴巍拍拍手道:“过来,看看二四墙怎么砌。”
马海涛饶有兴致地凑过来。
师徒俩就用院子里堆积已久的旧砖瓦,临时搭了个五六平大的鸡圈。
虽然没用上稀泥粘土,可二四墙这般垒法,支应一阵子是断然没问题。
随后再把那些鸡鸭腿上的绳子全都解了,丢进圈里,撒上粮食。
齐活。
忙完之后,吴巍把马海涛带来的礼,叫他带回去。
理由是:“你这还没正式拜师,等年后正式拜了师,伱再送来,我绝无二话。”
马海涛不明就里的,真就糊里糊涂地带回去了。
结果回到家,就被马金宝臭骂一通。
可等到父子俩再把礼送回来时,吴巍早就不在篱笆院了。
毕竟今儿傍晚,曦春还得赶着去上学。
吴巍不可能在村里久待。
打发走马海涛,他把盆里的活鱼一股脑地全装到袋子里,带到了县里。
跟满地跑的鸡鸭不同。
这些活鱼在篱笆院能养,在八一路小院就同样能养。
更关键的是,曦春学习用脑多,多吃些鱼肉,正好补脑子。
结果回到八一路小院时,曦春正埋头在那择米,准备带到学校去。
这些活儿,平时都是秀春帮她。
如今秀春一忙起来,显然有些顾不上她。
吴巍见状心里一动:“干脆二哥明儿给你买辆坤车,你办走读得了!”
说着,吴巍把车后座上的尼龙袋子解下来。
往厨房门口的盆里一倒:“不然这么多鱼,你也吃不上多少。”
曦春一愣,自打搬到县里,她的确具备了走读的条件。
从县中到八一路,不过两三公里的路程。
很多走读生的路程,比这都要远的。
只是她这作息,还停留在住校生的生物钟上。
一时半会的还真有点不习惯。
可是看着家里这么多好吃的,她又忍不住馋得慌。
天天住校,指定是吃不上。
再说总跟着乔玉燕混吃混喝的,她有压力不说,也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犹豫半天,才道:“我问问乔老师吧。”
“行,你问问吧。”吴巍直接抽了张大团结给过去道:“今天你就直管带书本过去,明天中午我去接你回来。”
曦春接了钱,欢天喜地地走了。
当晚,七点半左右。
秀春这才回到家,吴巍迎出来,给熊辉丢了根华子。
才发现熊辉车后面还提溜着礼物。
吴巍看了三妹一眼道:“不是叫你不要送的么?”
熊辉一愣,还没回答。
就被秀春抢先道:“不是他送的。是海涛送你的,马叔带着他亲自找到村部,硬塞给我的,我也推不过他们爷仨。”
吴巍定睛一看,还真是下午马海涛送的那些。
至于爷仨,马金宝爷俩,加上马玲,这不刚好爷仨么?
只是这么一来,熊辉就有些尴尬。
不过秀春一开口,他便释然了:“二哥不是有意点你,你别多想。”
“对对对,”吴巍连连点头道:“正好,还没吃饭吧。我刚炖了一锅鱼,你跟秀春一道,将就着吃点。”
秀春原本也没指望二哥这鱼能好吃到哪里去。
毕竟从小到大,二哥除了上回熬猪油那次,很少下厨房。
所以二哥难得伸一回手,也许只能到将就吃的地步。
结果等到二人洗了手,捧着米饭,围着三眼煤球炉一坐。
任由吴巍揭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
等到香味伴随着热气散开。
一条三斤左右的鲫鱼卧在里头,配搭上吸满汤汁的老豆腐,外加芫子,辣椒,蒜瓣,葱花。
单单这配置,就直接拉满。
往年秀春难得炖一次鱼肉豆腐的时候,连油都不舍得多放。
更别提下了这么多的配料了。
秀春颇为惊喜地道:“二哥,你什么时候会这手了?这样子,看着就不错。”
吴巍好整以暇地点根烟道:“别光看了,快尝尝味道。”
秀春挑了一筷子刺少的腹部,入嘴一尝:“嗯,味道也不错。煎得恰到好处,炖的也不错。”
吴巍丝毫不意外地道:“同时炖的,还有一条鲶鱼,刺少,我给老太太送过去了。”
这老太太不是旁人,自然是隔壁的赵老太。
秀春点点头,舀了勺汤汁浇在米饭上,直接刨了大半碗。
等到肚子里饥饿的感觉稍稍缓解之后,这才踢了踢熊辉道:“你怎么一句话没有?”
熊辉这才连忙开口道:“哥做的太好吃了,哪里还顾得上说话?”
吴巍放下心来。
这才提起让曦春走读的事儿。
秀春一听,也觉着这样顺理成章。
这毕业班的一年,想方设法地让曦春吃的好点,没毛病。
转天就是冬至。
天空淅淅沥沥地竟然下起了雨夹雪,走哪儿都湿答答,潮乎乎的。
但吴巍心情却不赖。
都说邋遢冬至干净年,至少今年过年,天气应该不错。
早饭过后,他把家里的现钱理了理。
刨除最近给熊辉陆陆续续兑的现钱外,家里的现钱还剩十一万多。
吴巍干脆取了个整,到八一路银行存了张十万的存单。
尽管西山砖窑厂开工在即,一时半会的,应该也用不到这十万块。
至于家里那一万多块,足以应付月底之前,从熊辉和乔玉燕手上兑到的国库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