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协防?

第二卷 西北王

“大帅,这是执政府正式下令讨伐吴佩孚和孙传芳的电文。”

吴佩孚东山再起后司令部里人才极一时之盛,最着者为参谋长蒋方震、秘书长张其锽、总参议章炳麟、军务处长张福来、外交处长张志潭、交通处长高恩洪等。

杨云史屈居秘书帮办,张方严降为高级参谋。

司令部规模之大不啻变相的军政府,其处长人选不啻未来各部总长的人选,全国视线集中于武汉,以武汉为枢府之地,以吴为各路诸侯之长,其声势之煊赫不减于当年四照党点将之时,由此不得不使国民军和奉系如芒在背。

“一场闹剧啊!”

戴季良瞥了一眼就把电文丢回了桌面上,国民军和奉军之间已经快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北京哪里还有空去讨伐吴佩孚。

不过,又是一场电报战罢了。

“钧座,有一个好消息。”

宋成收回电报。

“天津的路子打开了。”

原来在曹士英的介绍下,西北和天津青帮大佬厉大森搭上线了。

“通过厉大森和其门徒天津警察督察分处长白玉生,咱们的货在北方终于有稳定的下家了。”

“天津?”

戴季良的思路一下子发生了跳跃。

“你上次汇报说李景林把德州兵工厂的机器全都拆运到了天津,准备运回东北去?”

戴季良注视着宋成,“对这些失业兵工厂工人的工作怎么样了?”

至于技|师嘛,戴季良是不报太大希望的。

毕竟人才宝贵,会兵工的在中国可是凤毛麟角的,奉系一准把这些人都请回奉天了。

“已经电令天津站派人到德州招揽工人和工人家属了。”

宋成马上汇报着。

“另外,天津站有个建议。现在北方形势紧张,李景林孤军被隔断在关内,万一国民军和奉军开战,势必寡不敌众,那么这批德厂的机器?”

“天津站是谁负责的?很有头脑。”

戴季良立刻击节赞赏,“告诉他们,无论花多大的代价,只要有可能,这批货一定吃下来。”

说到这,戴季良想了想。

民国十四年11月22日,奉系内部的矛盾在冯玉祥的推波助澜下以猛烈的形式突然爆发出来。

郭松龄在滦州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兵变,组织四个军合计六个师三个旅的庞大兵力向无可调之兵,无可遣之将的沈阳一路杀去。

就在奉军内部变乱之时,北京也发生了动荡。

12月1日至3日在国民军的压力下执政府局部改组。

以贾德耀继任陆军总长,准莫德惠辞农商部代理总长,由陈宦继任。

财政总长李思浩辞职照准,以陈锦涛继任。

外交总长沈瑞麟辞职,给假一个月。

海军总长林建章,司法总长章士钊均有意辞职。

阁员已七零八落的北京执政府在风雨飘摇中。

奉系内乱了,北京政府被压制了。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军一干高级军官志得意满的开始了玩火自焚的盲动。

11月底,隶属于国民二军的建国豫军樊锺秀部大败晋军蔡荣寿部,经峻极岭进入山西辽县(今左权)12月初国民二、三军邓宝珊和徐永昌部和国民一军张之江部进抵天津外围,与留守天津的李景林部发生了零星交火。

“大帅,山西急电。”

由于戴季良之前曾经派人和阎锡山签订过联保协定,因此,在国民军咄咄逼人的行动面前,晋军第一个想到就是请求西北伸出援手。

“他们希望咱们立刻派在绥德一线的警备总队入晋协防太原。”

“派兵协防太原?我这个学弟倒是好算计。咱们不派兵他怕咱们等双方成僵局了背后捅一刀,兵派多了又怕咱们喧宾夺主,就要了绥德一个警备总队。”

“不,偏不让他如愿。”

戴季良站在民国地图前端详了一阵子,突然失笑。

“再说了,镇嵩军不是在晋西南嘛,等咱们的兵过河,还不如让刘镇华动一动呢。”

不过樊锺秀这次的确选了个好突破口,辽县可是在直隶方向,西北军也确实有些鞭长莫及。

“告诉山西,西北军正在全面换防,一时无法出动。

当然咱们支援晋军子弹30万粒,掷弹筒10具,50密厘榴弹500发,手榴弹2000枚。

另外,再卖一批军火给刘镇华吧。”

“君康啊,你们学校环境不错嘛?”

戴季良漫步在甘肃法政专门学校的校园里,一袭暗青色的棉袍,加上礼帽和平光眼镜,就算是熟人也会一时间认不出来的。

“舅舅说得是啊,咱们学校可是西北No.1。”

王丹萍的长子王君康引着戴季良四处转着,作为去年入学的老生,这小子颇有些子承父业的雄心。

“这个足球场可是除了西安军校以外,西北第二座露天体育场了。”

王君康指着一处被薄雪覆盖着场地介绍着,透过部分裸|露的场地,戴季良发现外圈是煤渣铺成的四百米跑道。

“那边那座三层的建筑是今年新造好的大图书馆。对面那座是学校礼堂。”

“不错啊!”

看着图书馆里反映出来的灯光,戴季良满意的点点头,学校方面做得很好,兰州电灯公司才运营,就给学生们把电通上了,显然是在教学环境上下了苦功的。

“听说,学校还组织了夜校,怎么,晚上还开补习班嘛。”

“舅舅说得没错。”

王君康已经在法政读了一年的书了,自然对学校的事差不多都搞清了。

“夜校的课程多。

从基础的识字班到音乐、美术这些高雅课程样样都有。

不但法政的学生们有时候会多读两门,而且周边的学校和有兴趣的年轻工友、店员都会来学一学。”

“倒是补充了正规教育的不足。”

戴季良心中一动,等明年开始西北就将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实行四年制义务教育,不过即便到了那个时候,各校仍要积极开展类似的夜校教育。

“也丰富了民众的业余生活。

很好啊。

怎么回事,那边出什么事了?”

戴季良指了指带着学生帽快步向某处聚集的学生问道。

“我去问一下。”

王君康马上跑过去拉住几个学生问了起来,而这时,戴季良的贴身衞队隐隐的靠拢过来。

“舅舅,是女师的话剧团在大礼堂表演。”

不一会王君康又飞快的跑了回来。

“听说女师校花也来了,舅舅,过去看一看吧。”

“兰州女子师范的学生。”

戴季良看着一脸激动的外甥,没想到还是个小追星族呢。

“那就过去看看吧。”

戴季良在装扮成学生的衞队的护衞下,带着王君康挤进了已经人头攒动的法政礼堂,不一会表演开始了。

演出的是易卜生的名作《玩偶之家》看着女孩子们认真而又生涩的表演,戴季良的思绪不禁飘得很远很远。

“君康啊,兰州现在没有电影院吧?”

节目结束,戴季良随着人潮走了出来,一路上有不少仰慕者还在礼堂的外面等候着那些他们眼里的西施。

不过戴季良已经没有这种少年情怀了,一心功利的他突然打断了外甥滔滔不绝的兴奋。

“是啊!”

王君康一愣,不知道戴季良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舅舅,难道你准备让人在兰州开电影院嘛。那好啊,我肯定到时候光咱们学校就有一大半的人会去看的。”

“你以为人人都和你一样,吃用不愁嘛?”

虽说能读大学的家里都必定存两个钱,但是由于戴季良在西北推广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因此,不少原本因为家庭拮据而不得入门的学子现在也陆陆续续出现在了大学的殿堂之中。

“我是说,如果西北有自己的电影公司,拍摄关于西北的电影,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投身其中啊!”

“舅舅,您说的是真的嘛?太好了。拍电影,多好的事啊!”

不过男孩子雀跃了没多久就颓然了。

“我爹娘是不会同意我放弃学业的,舅舅要不你帮我说说?”

“瞎胡闹!”

戴季良没好声没好气的看着向自己撒娇的外甥。

“你是会拍还是会演呢?要是想当电影公司老板,这个想法舅舅支持,但也不用自己亲力亲为吧?不要告诉我,你是为了追女明星噢。我和你爹还不准备把自己的孩子变成纨绔了。”

“舅舅,你说什么话呢?”

也不知道是被点中了心思,还是其他的原因,王君康有些不依不饶的样子。

而正在他想说些什么的时候,一辆黑色的轿车悄然的停在了戴季良的身边。

“舅舅有事了,就不陪你聊发少年狂了。”

戴季良拍了拍外甥的肩膀。

“想好了再来找我吧。”

说着,戴季良钻进了车门,一众保镖也一一回到自己的车里。

“开车。”

“王君康。”

男孩子还在发愣,有边上认识的已经跑过来把他围住了。

“那个是谁啊,好气派啊,一色的进口轿车,省城里的张督军、王省长出巡好像也没那么多车子,快说,快说呀!”

“又出什么事了?”

戴季良自然不会注意到自己走后发生了什么,只见他望着前座的新任副官询问着,显然没有大事是不会这么匆匆的打断自己的闲情逸致的。

“报告钧座,情报处报告,国民军已经下达对李景林的总攻击令。”

副官照本宣科着。

“另外,德厂工作已经开展。”

“哦?”

戴季良把头靠在后座上。

“那就等他们的好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