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这玻璃镜是沈状元所造?
众人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人如何做到乃文乃武,还兼具匠作之能的?
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苏掌柜,你确定这镜子是沈状元创造出来的?”
苏玉娘点头确认道:“千真万确。”
嘶!
现场众人接连发出惊叹感慨之声。
若只是造玻璃镜,或许还有人会说一句,不过是会些奇技淫巧罢了。
但这是沈沅所造,就没人会有任何轻视的想法,因为这人不仅是武状元,还是诗魁,人家造玻璃镜不过是随手为之而已。
就好比一个学霸还懂得拉二胡,没人会觉得他不务正业,只会说多才多艺,必会受到一致赞美。
“若此玻璃镜是沈状元所造,那岂不是说.这镜月楼背后的东家就是沈状元?”
“这还用说?”
“即便沈状元不是东家,那也是最重要的合作一方。”
“.”
台上的苏玉娘听着众人的议论,并未出言澄清。
在这些人看来,不否认就是承认,今日之后,想必这个消息也会被快速传播。
这也是沈沅乐见的,一方面可以再给镜月楼带来一波宣传,另一方面也能震慑那些眼红之人,打消他们闹事的心思。
消化完这个信息,所有人再次将思绪聚集到拍卖上来。
“苏掌柜,拍卖快些开始吧。”
“是啊,快开始拍卖,有沈状元的诗词新作,区区五十两,本公子势在必得。”一个公子哥朗声说道,显得财大气粗,想吓退一些竞拍者,少些人给他抬价。
显然,与他有同样心思的人还真不少。
“沈状元的诗词,岂会只值五十两,起码也得一百两,本大爷不差钱,定是要拍得其一的。”
拍卖还没开始呢,台下的公子哥就开始较劲抬价,一个比一个会虚张声势,有些公子哥还没把别人吓退,自个儿就开始露怯。
“.”
三楼露台上,湘云嘟着嘴,有些不开心道:“哼!沈大哥新作了诗词,也不说与姐姐妹妹们听,搁这儿卖关子呢。”
秋儿露出俏皮的笑容,看着沈沅道:“沈大哥这些诗词应该是才作出不久,还没来得及与姐姐妹妹们分享呢。”
沈沅点了点头。
宝钗微笑解释道:“你们沈大哥也是昨儿个想到这拍卖的法子,才临时写的诗词。”
湘云和秋儿闻言,眸光中皆是闪过异彩,沈大哥果然与众不同,前一晚就能做出这些个诗词,还真让人期待呢。
一楼站台上,苏玉娘从身旁小二手中接过一面镜子,仔细看了一眼,随后将之高举过头顶,笑着说道:“这镜框上写着沈状元的新作,‘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画柳如眉’。
起拍价五十两,客官们想要的,可以加价了。”
台下众人闻言,眼睛猛地一亮。
一句诗只十四字,就描绘出了一个容颜倾城女子,引人无限遐思。
“这句写的好啊,好诗!我出六十两。”有人回过神,率先出价,若得此镜,今晚那梦寐以求的花魁柳娘子定能一亲芳泽。
“七十两!”
“一百两!”
“一百五十两!”
“.”
“两百两!”
短短数息时间,众人纷纷出价,这面镜子的价格,就迅速被推至起拍价的四倍。
但这并未结束,只是暂时的一个小喘息。
还未等苏玉娘询问,台下便又传出一声报价:“五百两!”
“嘶!”
全场都安静下来。
竟有人一次加价三百两,直接将价格推到了新的高度。
此前抽签售卖的玻璃镜,一面也就二十两,这一下就将价格炒到了二十多倍。
所有人都扭头看向报价的年轻人,纷纷跟身边的人打听这人身份。
终是有人认出了报价者,高喊出声:“是吴公子!”
“哪个吴公子?”
“神京还能有几个吴公子?自然是吏部尚书家的公子。”
大厅空间有限,几人的对话自然落在了所有人耳中。
原本还有人犹豫要不要再出价,听闻最新喊价的人是吏部尚书之子,便打消了念头,为了一面镜子去招惹吴家公子,不值当。
如今的吏部尚书吴远,可是文华殿大学士,当朝四名内阁大臣之一,权柄正盛。
苏玉娘见状,也并未多说什么。
此次拍卖本就是自愿出价,而且这位吴公子也并未借势压价,出价五百两已经是超出了她的预期。
苏玉娘没有再去管台下其他人的议论,不急不缓的微笑问道:“五百两,第一次!”
“五百两,第二次!”
喊到这里,苏玉娘稍微停顿一下,确定没有别的客人继续竞价。
等了数息时间,她开口继续喊道:“五百两,第三次!”
喊完后,她伸手拿起木棍,在旁边悬挂的铜锣上,敲了一下:“恭喜这位公子,获得本次拍卖的第一面定制玻璃镜!”
其他人虽有遗憾,却也说不出什么来,人家是完全按规矩拍下。
俄顷,就有小二将玻璃镜送至吴公子面前。
“请公子查验。”
吴寒检查无误后,小二将玻璃镜小心装入精致的楠木锦盒中,递给面前的年轻人。
吴寒接过锦盒,取出五百两银票,钱货两清。
小二离开后,吴寒打开盒盖,盯着玻璃镜框上的诗句,怔怔出神,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站台上,苏玉娘继续拍卖下一面镜子。
“这面镜子上的诗句是‘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起拍价依旧是五十两,请各位客官出价。”
这首诗虽不如之前那句诗唯美,却更具气势,更显心境。
但出价的人并不如前一次那般积极。
“六十两!”
“七十两!”
“一百两!”
“.”
加到一百五十两的时候,就没人继续追加了。
苏玉娘正打算报数,却闻大厅东南角传出一道怯怯的声音:“二二百两!”
光听这音调,不用想就知道是个女孩子。
大家纷纷闻声望去,却不见其人。
“刚才是哪位姑娘喊的?”有公子哥笑道。
沉寂稍许,在众人的期盼眸光注视下,终是有只纤纤素手举了起来。
“是是我!”一个碎花长裙的少女,垂着螓首,举手说道。
少女梳着垂挂髻,看穿着打扮像是大户人家的丫鬟。
“这是哪家的丫鬟,怎的过来胡闹?”有人打趣道。
一下被这么多人盯着,这丫鬟小脸涨红,都快哭了,却还是鼓着勇气说道:“我没胡闹,我是替我家姑公子来买的。”
小姑娘其实也不太懂那句诗,只是听到又是美人,又是剑的,就想到自家姑娘人长得美若天仙,而且还喜欢耍剑,这诗姑娘一定喜欢。
话音方落,就引得厅中众人哄堂大笑。
这丫鬟前面因为太紧张,说漏了嘴,在场的人谁不明白,分明就是哪个官宦人家的小姐派来的。
“这小丫头太有趣了,有人知道她是谁家的吗?”
“怎么?兄台对这丫鬟有意?”
“哪能啊,本公子只是好奇她家小姐是谁。”
这种事最能引动话题,场上没有人不好奇,这家小姐到底是谁。
苏玉娘远远望去,也能见着那丫鬟又羞又急的模样,便不再给其他人时间出言打趣,高声说道:“这第二面拍卖的镜子,还有人继续出价吗?”
原本这句诗的热度就没之前的高,再加上也没人好意思去和一个姑娘家争东西,干脆都放弃了出价。
“二百两,一次!”
“二百两,两次!”
“二百两,三次!”
苏玉娘没再停顿,起手敲锣,同时说道:“成交!恭喜这位姑娘成功拍得此镜!”
随后,双方完成钱货交接,那丫鬟拿到镜子,也不准备继续参加拍卖,一脸欣喜的抱着锦盒,就打算离开镜月楼。
为了安全起见,苏玉娘还安排了镜月楼的两名护卫,派马车送那丫鬟回去。
原本有些想跟上去探察那小姐身份的人,见状便打消了心思。
三楼露台。
沈沅看着楼下一幕,笑道:“夫人确实选了一个好掌柜。”
他心中不由感慨,这苏玉娘还真是心思细腻,竟关注到了客人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即便后世,也没多少人有这种服务意识。
“苏掌柜确实能干。”宝钗也觉得自己没看错人。
沈沅看向宝钗,温声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说来还是夫人慧眼识珠。”
“夫君过誉了。”宝钗芳心羞喜。
这都是夫君今日第几次夸她了,她自是高兴的,更高兴于自己能真真正正帮到夫君。
“为夫从不虚言逢迎之辞,夫人今天的确给了为夫太多惊喜。”说到这里,沈沅脑中闪过一句话,便脱口而出:“女子能撑半边天,诚然不假。”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至少从沈沅的视角来看,他接触到的大多数女子都比男子强,宝钗的才智更是超乎他的想象。
“能帮到夫君,我就觉得很开心呢。”宝钗满脸温情。
‘女子能撑半边天’,一旁秋儿呢喃着,少女芳心也渴望能帮到沈郎。
这时,湘云握着粉拳,兴奋道:“开始拍卖第三面镜子啦!”
小姑娘对这新奇的拍卖活动非常感兴趣,也很好奇沈沅的下一句诗词。
一楼大厅,站台上。
苏玉娘拿过第三面玻璃镜,笑道:“让大家久等了,现在继续拍卖第三面镜子,镜框上的诗句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起拍五十两,请大家出价。”
此诗一出,全场皆惊。
很快,就有不少人纷纷复念:“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好诗!”
“好气魄!”
“这像不像是沈状元给自己所写?”
“每个时代又不止出一个才人,唐时还有李杜并列呢,本公子为何不能成为才人其一?”
“这位兄台略有些膨胀了,你凭啥与李杜比,又凭啥认为自己能跟沈状元并列?”
“伱”
“你俩争这些有屁用,反正此镜本少势在必得!谁来也不让。”这人说完,毫不犹豫举起号牌:“一百两!”
之前争吵的两人闻言一愣,很快回过神来,纷纷喊价。
“二百两!”
“三百两!”
“.”
“疯啦!这些人疯了!”
“拍卖规则每次可加价十两,现在这些人直接就是跳百两,什么时候银子这么不值钱了?”
这人话音方落,就有人举牌高喝,让他瞬间目瞪口呆。
“一千两!”
这一声高喝,把众人震惊的无以复加。
这.
一面玻璃镜数息间就被抬价到一千两,而且是一次加价数百两。
这一幕着实让沈沅也感到惊讶了下,同时心情也变得有些沉重起来。
神京的有钱人还真不少,而且是真正的有钱。
要知道,连荣国府这样的顶级国公家里,小姐的月例才二两银子,最高的贾母也就二十两,虽说她们不仅靠这点月钱生活,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至少原着中,王熙凤给二十两,就能让刘姥姥一家数口过上整整一年,可能还有富余。
更不必说大周各地受灾的那些流民了,省着点用,一两银子恐怕就能挽救一条人命,让其熬过整个灾年。
而今日所见,这些公子哥,竞拍一面玻璃镜,就能随随便便拿出千两白银,何其阔绰,简直没边了。
还真验了杜老的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更加坚定了沈沅的某些想法。
大厅站台上,苏玉娘听着千两报价,嘴角的笑意压也压不住。
今日之前她如何也想不到,一面玻璃镜竟能拍出千两高价,压住心中的激动情绪,笑着问道:“还有人继续出价吗?”
台下众人面面相觑,不甘心的摇摇头。
“这不会是镜月楼请来的托儿吧?”有人小声低估。
“应该不是,你知道刚刚出价的那人是谁吗?”
“是谁?”
“内阁次辅孙阁老家的公子!”
众人眸光都投向那个年轻公子孙炎。
再三确认,没人继续出价,苏玉娘敲定了这单拍卖,成交价一千两。
当小二把镜子送到孙炎手中时,他凝眸看着镜框上的刻字,兴奋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好啊!写的太好了!”